云陽網訊(記者 何競嘉)近日,我縣出臺了《云陽縣支持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通過平臺支撐、創新驅動、企業培育、人才引育等方面的政策激勵,加快傳統工業重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為我縣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含金量”十足 護航工業經濟強健發展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和根基。為全力打造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我縣拿出“真金白銀”,從不同角度對我縣工業經濟及工業企業發展的具體扶持鼓勵政策作了明確規定,著力提升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硬實力”。
在掛牌上市方面,如對認定的市級擬上市重點培育企業擬在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制改造完成后給予50萬元獎勵,申報材料正式受理后給予50萬元獎勵,審核通過后給予100萬元獎勵;對重點培育企業擬在“新三板”掛牌的,股份制改造完成后給予30萬元獎勵,審核通過后給予30萬元獎勵。對在重慶股份轉讓中心孵化板、成長板、專精特新板掛牌的企業,在享受市級獎勵的同時,分別給予3萬元、25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在財稅獎補方面,如對當年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5億元、10億元、20億元、50億元,且依法納稅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當年入庫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縣級留成部分,分別給予20%、15%、10%、7%、5%一次性獎勵。
為支持企業品牌質量提升,《政策措施》明確對企業當年新注冊商標給予一次性補助100元/件,對獲得馳名商標的企業一次性配套獎勵20萬元,對獲得地理標志商標的企業一次性配套獎勵20萬元,對獲得馬德里商標的企業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通過PCT國標專利申請并獲得其它國家發明專利的每件一次性獎勵10萬元。
提升“硬實力”鼓勵企業搶抓數字經濟
企業是創新發展的主體,而智能制造是提速產業動能轉換的必由之路。因此,《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支持企業依靠科技創新育新機開新局,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政策措施》明確提出,對成功創建1個市級數字化車間的企業一次性配套獎勵30萬元,成功創建市級智能工廠的企業一次性配套獎勵50萬元。對縣內工業企業之間購買用于生產的配套產品100萬元以上,給予購買方實際購買配套產品價值0.5%的獎勵。
在技術攻關方面,對新認定的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給予一次性配套獎勵30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給予一次性配套獎勵100萬元。對獲得國家級獎勵(即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的第一完成單位,分別給予一次性配套獎勵200萬元、50萬元、30萬元。
為引導企業創新發展,縣財政出資600萬元與市科技金融集團一同設立云陽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支持云陽科技型企業開展知識信用價值貸款。
潤“人才土壤”撬動工業經濟發展活力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對工業而言,高技能人才不僅要引得進,還須留得住、留得久。為此,《政策措施》聚焦人才“引、育、留”三個方面,保障新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的權益。對縣域工業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云陽縣功勛企業家”“云陽縣杰出企業家”“云陽縣優秀企業家”每名分別獎勵稅后現金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并每年組織部分企業家到龍缸5A級景區進行1次免費療養,每年選派一定數量優秀企業家到國內知名企業考察學習。
敬才則才興,愛才則才聚。《政策措施》建立高技能人才住房、就醫,子女享受優質教育等機制,解決生活后顧之憂,讓人才感受到家的溫暖,真正把人才“留下來”。
為支持企業不斷引進高端人才、打造創新團隊的熱情高漲,《政策措施》對單個企業引進的大專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首次達到30人、50人、100人且繳納社會保險滿一年以上的一次性獎勵3萬元、5萬元、10萬元,每達到一個標準實行差額補足。同時,對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且依法繳納社會保險的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人員,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并考核合格的,給予企業4000元/人·年的職業培訓補貼。
工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場全局戰役。可以預見,隨著《政策措施》的實施,將進一步繪就我縣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藍圖”,實現千億工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