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我縣緊緊圍繞美麗云陽建設“九治”目標,系統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交出了一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亮眼答卷。全縣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穩步提升,多項指標超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精準治水
從黑臭水體到“景觀塘”的美麗蝶變
在清水土家族鄉鋼廠村,昔日的“黑臭水塘”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休閑散步的“景觀塘”。 針對鋼廠村曾經的“黑臭水塘”,縣生態環境局實施了系統治理策略,于2024年全面完成“黑臭水塘”的整改工作。

縣生態環境局輻射和土壤環境科科長王紅介紹:“針對清水土家族鄉鋼廠村曾經的‘臭水塘’,我們通過鋪設污水管網截斷污染源,機械清淤并資源化利用淤泥。徹底清理岸線環境,引入山泉水增強水體流動性,種植水生植物提升自凈能力,并配套建設休閑步道與設施,將其打造為水清岸綠的‘景觀塘’。不僅徹底消除了黑臭,顯著改善了人居環境,更使群眾滿意度達到100%。”

“現在干干凈凈的,比之前好很多。”家住附近的市民張菊英說,“早晚都來這里,圍著步道散步。”市民劉國慶也表示,以前這個堰塘有污水,也有垃圾,水質也不好。現在整治了,水明顯變清澈了,變化非常大。
我縣堅持精準治水、系統治水,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作為治水攻堅的重要突破口。全縣累計投入各級資金4300余萬元,通過“截污控源、清淤疏浚、生態修復、長效管護”的系統治理路徑,對分布在20個鄉鎮(街道)的26處黑臭水體開展了全面整治。

王紅表示:“我縣將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作為重要民生實事系統推進。全縣納入清單的26個農村黑臭水體,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已全部完成整治并實現動態‘清零’目標。在治理中堅持‘一水一策’,結合數智監管與常態化交叉檢查鞏固成效;同時推動全民參與,將管護要求融入村規民約。目前,我們已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市級抽查合格率保持在100%,正持續推進治理成果鞏固提升,助力巴渝和美鄉村建設。”
科學治氣
從源頭治理到“云陽藍”的常態守護
除了治水的精心布局,我縣同步打響“藍天保衛戰”。在云陽縣紅旗水泥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該公司曾因在水泥生產過程中,粉塵排放濃度達不到現在重慶市DB50新的地標標準,同時原料堆場未完全密封,導致粉塵無組織排放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周邊環境和空氣質量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后該公司通過投資297萬元實施粉塵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對原18套布袋除塵器進行改造升級,全面密封料堆場,增設阻流隔墻和密封門簾,并建設配套除塵設施等。

縣紅旗水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國清表示,項目投運后成效顯著,有組織粉塵排放濃度穩定低于10mg/m3,年粉塵減排量達10.760噸,超額完成預期目標;無組織排放得到了有效遏制,設備運行穩定性同步提升。同時,項目獲得了周邊群眾的高度滿意和環保主管部門的充分認可,實現了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縣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文鳳表示,云陽縣紅旗水泥有限公司積極履行環保主體責任,通過實施粉塵處理設施升級改造,顯著降低了區域粉塵排放負荷。該項目的順利完成,不僅提升了企業清潔生產水平,也為全縣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縣持續深化大氣污染防治,通過常態化開展冬春季、夏秋季攻堅行動,強化重點行業、重點時段監管,推動工業源、移動源、生活源協同治理,累計完成25臺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或淘汰,整治餐飲企業129家,推動750家“散亂污”企業整治銷號。

文鳳介紹:“我縣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環境空氣質量高位保持穩中向好,連續4年優良天數穩定保持在345天以上,2024年全縣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8天,PM2.5平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實現歷史最優。”
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政委周莉表示:“‘十四五’以來,我們以‘美麗云陽’建設為抓手,堅持系統治理,精準施策,一體推進‘九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全縣地表水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步提升,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鄉人居環境煥然一新。下一步,我們將推動‘九治’工作從‘堅決攻堅’向‘深化提質’邁進,奮力打造‘美麗云陽’建設標志性成果。”

五年來,我縣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實施綜合評分達95.46分,7項核心指標中6項已完成,342項重點任務預計完成率達97.94%,一幅“水清岸綠、天藍氣爽、土凈田潔”的美麗云陽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