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變改革 激活山水效益
多年前,桐林社區(qū)貧困戶楊春芳每每看到頭頂掠過的飛機,便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能坐一回,而如今,坐飛機對他來說已不算多大個事了。他認為,現今的日子是他所處的最幸福的日子。 政府給他安排了一個公益崗位,每天花兩三個小時清掃街道,巡防生態(tài)林,工作比較輕松。他自己還申請開辦了一個棋牌室,每月有兩千多元收入。而最讓他期待的是,從2018年開始,他家有6畝柑橘地入股到村集體開辦的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他正等著分紅的日子到來。
“今年已經掛果了,看情勢,挺好!”一提起入股的事,楊春芳更有了勁頭,興致勃勃地說,一畝地約有40株柑橘樹,一株柑橘樹結果子百把斤,明后年就是豐產期,屆時,柑橘賣了,他這6畝地的分紅不會少。而且,令他高興的是,柑橘苗、農藥、肥料等,都不用入股的農戶操心,全由公司出資購買。作為貧困戶,他們還被優(yōu)先安排到園區(qū)務工,主要的工作就是施肥、除草、打藥、清溝、疏果。他的工資按每天80元計算,一年下來,也能掙六七千元。在他看來,這無異于“一本萬利”。
楊春芳只是泥溪鎮(zhèn)“三變”改革的其中一個受益者。據了解,該鎮(zhèn)圍繞“改革創(chuàng)新先行鎮(zhèn)”的目標定位,統籌山水林田湖草資源權制度改革,在黑木耳、香菇、柑橘、烏梅等山地特色高效農業(yè)發(fā)展中,因地制宜地探索農村“三變”改革模式,以村(社區(qū))為單位,組建由村集體農業(yè)開發(fā)公司、農戶、貧困戶參與的產業(yè)聯合體。財政資金投入作為村集體農業(yè)開發(fā)公司股金,農戶以土地入股,全鎮(zhèn)3.6萬畝土地資源變成資產,4857戶農戶變成股東。產業(yè)投產前,由村民參與產業(yè)管護并按每天50~80元支付報酬。在股金分配上,村集體公司占股50%,農戶以每畝土地入股占股50%。分紅總共有三次:一次是村集體公司與土地入股農戶按1:1分紅,二次是村集體公司分紅部分按照發(fā)展風險基金30%、村集體經濟50%、貧困戶20%進行再分配,三次是村集體經濟分紅部分按照公益事業(yè)50%、全體村民50%進行第三輪分配。
該鎮(zhèn)聯坪村采取“村集體公司+占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發(fā)展柑橘2250畝,村集體公司統一建園管護,304戶農戶(含34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占股50%,村集體公司以財政投入資金入股占股50%,并按投資比例分紅,預計盛產后按每畝純收入3000元計算,占地農戶畝均可分紅1500元,村集體分紅337.5萬元進行二次分紅,全村40戶貧困戶可分紅67.5萬元,村集體經濟可增收168.75萬元。
按照這種模式,泥溪鎮(zhèn)10個村(社區(qū)),將全部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考慮到農戶的短期收益,各園區(qū)還采取間種辣椒、菊花等矮桿經濟作物的方式,保障農戶短期有收益。楊春芳即在所處園區(qū)的柑橘地里間種了一部分藥材。他說,先試種一些,如果情勢不錯,就加大種植量。說這話時,一種期待的目光,貯滿在他眼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