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醫生不清閑,事事爭著干
柯斌是堰坪鎮衛生院彩超科主治醫師。幾年前,柯斌和醫院其他人員一樣,“很是清閑”。
“做多做少、干好干壞一個樣,誰會花更多心思無事找事?”柯斌說,醫院剛開設彩超時,自己也想在專業領域大顯身手,沒想到彩超病源少,事與愿違,激情在平淡中消磨,內心總覺得缺少存在感和獲得感。
更多難題接踵而來。隨著堰坪鎮衛生院逐漸發展,部分崗位又出現人手緊缺情況。
可以看出,堰坪衛生院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兩只攔路虎”:部分醫務人員“清閑”,部分崗位又人手緊張。
如何挖掘內部潛力,真正做到人盡其才?堰坪鎮衛生院需要花真功夫,答好新課題。
如今,柯斌每天都很忙。“上午做彩超,下午病人少,就做其他事,累并快樂。”柯斌現在每天有為住院病人熬藥、送藥、檢查安全三份工作。
為更好服務當地老百姓,調動醫務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堰坪鎮衛生院從2017年開始規范內部管理。
堰坪鎮衛生院的突出做法有兩條:一方面因人定崗,根據職工特長愛好,安排“第二崗位”和“第三崗位”,多勞多得;另一方面建立機制,實行分類量化考核,將考核結果與員工績效掛鉤,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動態調整績效工資。
該院的管理和考核激勵制度非常細,涉及200多項。比如:到病房查一次房、為病人端一杯開水、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做一頓可口飯菜、攙扶行動不便老人等,只要參與其中,患者滿意認可,醫務人員都可加分,上至院長,下至廚房炊事員、安保人員,人人平等,事事公開。
“服務有償化,考核透明化,大家怎會不‘動’起來?”蒲云軍說,這些有益嘗試,已開始發酵,攪活了醫院“一池春水”。
堰坪是云陽東南部長灘河畔的一個邊貿小鎮,東與奉節縣羊市鎮隔河相望,西與普安毗鄰,南與蔈草相依,居住人口只有1.5萬多人。
而坐落在小鎮堰源路旁的堰坪衛生院,這個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小醫院,如今每天都有附近十里八鄉群眾慕名趕來求診。
“能門診的不住院,能吃藥的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這是全院醫務人員堅守的底線和不變的初心。”蒲云軍說,堰坪衛生院現在已成功創建為縣里唯一美麗鄉鎮醫院,下一步目標就是抓好市級美麗鄉鎮醫院創建,要真正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多優質健康服務。
(記者 李充 朱學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