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脫貧任務艱巨而繁重,剩下的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難啃的硬骨頭。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就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為我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總遵循”,指明了“總目標”,下達了“總攻令”,吹響了“沖鋒號”。
近年來,我縣19個深度貧困村發生了巨大變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產業發展成效初顯,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大大增強。即日起,本報特推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走進深度貧困村》專題,刊發系列稿件,從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產業發展等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解讀云陽19個深度貧困村的變遷,為我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提振士氣、提供典型經驗,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 |
![]() |
進入高陽鎮金惠村,隨處可看到良好的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幅欣欣向榮的鄉村美景展現在大家面前。
從花椒種植園干活回來,鐘耀瓊擰開到戶的水龍頭,用干凈的水洗了一把臉,準備煮飯,笑容時刻掛在臉上。
鐘耀瓊說,現在住房改善了,吃水不愁了,公路通到了家門口,還能在附近務工,過去吃了太多苦,從沒想過能過上如今這樣的好日子。
鐘耀瓊是金惠村一名脫貧戶,通過一系列幫扶措施,住房得到了保障,也徹底擺脫了挑水吃的生活。
![]() |
群眾笑了
金惠村是我縣深度貧困村之一,位于高陽鎮東北部,距縣城54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由于地處高山,缺水現象非常嚴重,當地村民有“連晴十天,干涸一片”“都是田大丘,三年兩不收”的順口溜,這也是金惠村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真實寫照。
鐘耀瓊說,早些年,還有村民喝過牛腳窩里的水,干旱時要到山下挑水,一趟來回需要一兩個小時,裝滿水缸要花大半天時間。這里的水,“金貴如油”,挑回來的水,洗菜后就用來喂豬,洗臉后再洗腳。有水用,成了村民們最大的期盼。
“汪書記,我屋后面的管子又在漏水,請你們再去幫忙接一下。”鐘耀瓊回憶說,幾個月前,自家的水管漏水,駐村工作隊聞訊后立馬上門解決。
金惠村駐村第一書記汪華說,2014年以來,縣水利局與金惠村結為幫扶對子,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在沒有工程隊參與的情況下,駐村工作隊員充分發揮特長優勢,不怕艱辛,主動參與,通過集中式供水與分散式供水相結合,為全村鋪設供水管道68公里,對全村148口山坪塘、3座小二型水庫、3口三灣塘進行了整治,先后新建水廠3座450立方米,人飲池19口,無論是水量還是水質都大大提高,群眾通水入戶率達到100%。此外,全村硬化公路25.2公里,人行便道27.8公里,群眾“出行難”問題全面解決。
在縣水利局的大力幫扶下,如今的金惠村農田水利更加便捷、人畜飲水全面保障,基礎設施大力改善,有力地助推了當地的產業發展,笑容時刻掛在村民的臉上。
![]() |
![]() |
產業強了
長期以來,由于交通條件落后、信息閉塞,金惠村的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發展一度滯后。
“要脫貧,產業是基礎。”金惠村支部書記王萬平說,近年來,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金慧村制定了深度貧困村精準脫貧規劃,鎮、村按照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的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粉葛、中藥材、羊肚菌、花椒等特色產業。
陽光燦爛,金惠村粉葛基地里一片繁忙。“真沒想到,這片撂荒地變成了粉葛基地,還賣出了高價錢。”正在基地里干活兒的貧困戶鄧開明告訴記者,他和老伴自2018年開始,就在粉葛基地里打工,加上土地的流轉費和分紅收益,每年收入超過2萬元。
粉葛種植作為金惠村的扶貧項目,該村引進了專業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按照5221的比例進行分配,其中企業占50%、土地流轉戶占20%、貧困戶占20%、村集體占10%,讓村民變身股民,按股分紅,直接覆蓋貧困戶29戶,非貧困戶57戶。2019年,該村粉葛產值達300萬元以上,村民通過粉葛種植、在公司務工和分紅等多種增收渠道,戶均增收達1萬元以上。
王萬平說,目前全村已發展粉葛300畝、中藥材150畝、羊肚菌50畝、花椒300畝,前兩年的粉葛和羊肚菌的收益也見到了成效。通過股權化改革模式,村里不斷將產業做大做強,農民收入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也不斷壯大。截至2019年底,全村建卡貧困戶已脫貧153戶607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由20.51%降低到0.1%。全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3萬余元。
![]() |
![]() |
環境靚了
平坦的村道,干凈整潔的環境……這是記者日前來到金惠村看到的景象。
“這兩年,金惠村的衛生環境和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變化太大了!”王萬平感慨說,以前,村里有些路沒有硬化,下雨天抬腿就是泥,村民們生活習慣也不好。現在無論走到哪里,房前屋后都是干干凈凈的。
為了改變村民的不良生活習慣,除了通過村規民約進行約束外,金惠村支兩委以及幫扶干部還輪番上門走訪,“我們到村民家坐下來,和他們聊自覺維護生活環境的道理。”王萬平說。同時,通過宣傳車、廣播、宣傳標語等方式宣傳政策,黨員干部起好示范帶頭作用,采取集中清理、長效保潔、定期評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培養村民愛護公共環境的良好習慣。
對于金惠村的變化,村民鐘耀瓊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以前走在村里,到處“臟亂差”,隨著基礎設施不斷變好,全村人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各個家里都收拾得干凈了,如今的金惠村早已今非昔比。
記者手記:
采訪中,記者從村民口中聽的最多的就是這幾年金惠村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等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村民們的生活習慣和精神狀態也變了,干部的積極性也高了。村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一個個變成了現實。
黨員就是旗幟,干部就是榜樣!近年來,金惠村的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勇于擔當、求真務實、善于思考,尤其是通過改革的辦法引進業主發展產業,徹底盤活資源,讓當地群眾擺脫貧困、增加收入,同時讓村集體經濟大幅增加,令人振奮!
如今,金惠村人居環境新顏換舊貌,產業遍布全村,人人有增收門路,家家戶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村民正走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
(文/圖 記者 鄧磊 唐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