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云陽,有這樣一所學校,它依山傍水,一磚一瓦都可以講話、一樓一閣都充滿生命力;它把“陶藝與綠植”引入課堂,讓藝術創造與生活情態密切聯系起來,讓孩子們感知自然、感悟生活。它暖洋洋地迎接著每一個孩子的到來,關注著學生生命的成長和幸福的未來。
近日,記者走進院莊初中,感受了一把別樣的“陶藝與綠植之美”。
學校有個“丁娜陶藝室”
拉坯、捏塑、晾干、修坯、上釉……黏土在丁娜和孩子們手里敲打著,揉搓著,旋轉著,再經由1280度高溫電窯燒制,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捏塑擺件、花瓶、茶具就誕生了。
這群十來歲的孩子,面對可塑性良好的景德鎮陶泥,表現出極強的創作欲望:徒手捏制,靜心修胚,獨自雕塑……他們不管臉頰、衣服都沾上了調皮的陶泥,個個神情愉悅,專注地創造手中的陶器。潤滑的陶泥滑過孩子們的手心,帶著輕揚的童心變成可愛的模樣。丁娜蹲在孩子們旁邊,悉心指導。她和孩子們一起,或敲打,或揉搓,或拉團,隨心所欲地創作自己的陶藝作品。
作品雖顯稚嫩,但古樸內斂的手工陶器,蘊含著師生的手感溫度、追求精致生活的心靈向往和陶器的溫潤性格。隨手拿起一件花器,斑駁的釉色,粗糙的火刺肌理,透著些許沉靜與神秘。無論是配上校園小徑旁的鮮花、野草,還是枯枝、落葉,只要是與自然的生命相遇,它們都能成為房間、走廊、陽臺的一道溫暖而亮眼的風景。
丁娜是院莊初中的一名美術教師,也是該校 “陶藝與綠植”課程的專職教師。她說:“在陶藝與綠植課堂上,我看到了學生的無限可能。在創作過程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只作必要的技術指導,不以成人的喜好影響、控制、約束學生的藝術想象。希望孩子們在動手學習拉坯、手繪、上釉、燒制等過程中感受陶藝制作的快樂,享受藝術的熏陶,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小課程凝聚大智慧
開發課程,不但是勞力的體力活,還是勞心的技術活。
小課程凝聚著大智慧。
據介紹,院莊初中的陶藝特色課程建設,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欣賞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陶藝作品等,能用簡短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學習基本的團、搓、壓、捏等陶藝技法,用泥土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想象,體驗陶藝制作的樂趣。
第二階段嘗試各種形、肌理、色等美術語言在陶藝創作中的運用,表現自己的見聞和感想;結合語文、音樂、社會、思品、信息技術等課程內容,進行陶藝創作和展示。
第三階段運用美學組合原理,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根據陶土的特點進行創意、設計和加工制作,美化身邊環境。學生在這里享受玩泥的快樂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件件精美的陶藝作品的誕生,其樂無窮。
去年6月初,院莊初中開設了“陶藝與綠植”特色課程的建設思路后,迅速行動,建立了一間陶藝專用教室,教室里添置了電窯、電動拉坯機、手動轉盤、展架等設備器材。選派專業教師授課,每天下午開課一節。
學校還將校園里最顯眼位置的一條走廊布置為作品展示墻,將辦學理念藝術地印刻在校園盆栽上。
為了讓孩子們稚嫩的作品更加靈動和傳神,學校還特意邀請了云陽資深地域文化研究學者、國畫藝術家王萬田先生作藝術指導,設計了一系列融入三峽地域文化圖騰的手繪樣稿。
“大自然總是那么的充滿奧妙,讓人琢磨不透,原來我們學校周邊有這么多美的事物。”“我覺得陶藝是一種生生不息,永遠都在創新、發展的藝術,只有對陶藝作品不斷改進,才會有新的構思不斷生成,我才能更好地認識和體驗陶藝。”“在動手做陶藝的過程中,我對環境和傳統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向記者分享起課后的收獲和開心事。
如今,“陶藝與綠植”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院莊初中的校園文化中,成為豐富農村孩子成長經歷、彰顯藝術才情的最好載體。
![]() |
小陶器傳遞大溫暖
院莊初中是典型的農村寄宿制學校,65%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很難見上孩子幾面,更別說坐下來跟孩子談談心、聊聊天。如何向父母表達愛,成了院莊初中留守孩子們藏在心底卻無法傾訴的心結。
陳玲玲是一名留守兒童,對于她來說,每天的陶藝課,是最幸福的時候。一個親手描繪的杯子,一件小花器,一個香皂盒或煙灰缸,都是她在陶藝課上反復打磨的得意之作。她說,這些都是要帶給爸媽的,我多認真一分,他們就用得更久一點。
漸漸地,這些小小的陶器成了陳玲玲與父母之間交流談心的橋梁。“我好像把香皂盒邊緣做淺了,放不下一塊香皂呢。”“沒事兒,你爸拿來裝煙灰剛好。”聊天總以陶藝課上的趣事開頭,約定好下一次要做的陶器后才依依不舍地掛上電話。愉快的長途電話,是母子間滿滿的思念。這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為了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自身的價值,老師們利用微信朋友圈,在平臺上為孩子們的作品積極吆喝。“兩江夜游船”項目負責人得知了這個消息,很快聯系上了校長郭祥軍,決定將學生們親手制作的100件陶瓷水杯和中式小花瓶在“兩江夜游”船上售賣。
郭祥軍說:“每賣出一件作品都會抽出2元錢作為云陽‘關愛留守兒童’的專項基金,院莊初中的孩子們希望把這份溫暖和愛帶給云陽山區更多的小伙伴。”
有溫度的種子會發芽。2017年中考,院莊初中摘奪同級同類學校第二名的好成績。2017年12月,院莊初中加入“重慶文化惠民消費企業聯盟”,是目前云陽縣唯一一所加入該聯盟的學校。出自該校學生之手的上百件“陶藝與綠植”作品在“重慶文化惠民消費季”云陽分會場展出。
讓每一顆種子都享受溫暖的陽光。這是院莊初中的辦學理念。記者欣喜地看到,這個理念不光寫在了學校的墻壁上,更是落實到了師生的行動上,滲透到了師生的心靈中。如今的院莊師生內心有溫度,陽光又自信,快樂愛生活。他們正在青春的道路上昂首挺胸,闊步向前,創造未來!
記者手記:
源自生活的元素,心手合一的過程,以輕盈演繹厚重。陶器濃縮了陶人對生活的感悟,對自然的感知,傳遞著溫暖和愛。尤其是經手與心打磨的陶器。受過這樣教育熏陶的孩子,他們回歸本心,回歸到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充滿情趣的、面向未來的人。
(記者 楊梅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