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和幸福似乎是兩個毫無聯系的名詞,事實卻非如此。一直以來科普的主要形式都是宣講,應急科普更是如此。那么如何讓公眾感受科學改變生活的幸福感,這需要以公眾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科普形式。生動有趣的互動體驗,微漫畫微童話、超贊的模擬仿真科普演習,這些專家提議的“金點子”無疑會讓科普更親民。
應急科普應重點突出情景模擬
遭遇暴雨洪災如何自救?汽車落水后如何逃生?2012年“7.21.暴雨”讓人們意識到了防災自救的重要。8月17日,“防災減災”主題科普活動在北京西城區月壇街道舉行,除了消防、地震等項目,雷雨應急演練成為新亮點,活動主辦方還向社區居民發放了雨災后一直很“火”的救生錘。
在科普現場,雷雨應急演練吸引了不少市民。在充氣棚里,人們可以體驗到雷雨交加的感覺,雖然雨只是象征性地下了幾滴,但投影儀上的閃電很逼真,還伴有轟隆隆的雷聲,紙制的一棵大樹下躲著一位小朋友,提示牌告訴他,“這是錯誤的”。
在這樣的演練中,人們還能學習到雷擊后的救護常識等。另外,在地震體驗及地震知識學習區也聚集了不少小朋友,月壇地區也聚集了不少小朋友,月壇地區消防工作站的消防員為居民現場展示了滅火器的實際操作。據了解,此次防災減災活動是今年以來的第四場。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科學傳播中心主任李大光說,當今是一需要爭奪注意力的時代。調查表明,中國公眾對最新科技進展的關注度其實很低。不過,選擇在正確的時間、用正確的渠道、傳遞公眾最想知道的內容,無疑是科學界凸顯自身價值的最好途徑?!皯笨茖W”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近期頻發的公共事件中得到證實,當然這并不等于說科學應該在平時放棄“潤物細無聲”的溝通。
而在科學體驗過程中,受眾首先要決定是否參與體驗活動,在進行體驗以后,獲得體驗的內容,然后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判斷,選擇是否相信科普體驗傳達的知識,最后做出下一步決策,選擇是否按科普得到的知識來修正自己的日常行為,或是否進行進一步的科普體驗。因此體驗式科普中必須考慮受眾的行為規律,需要把行為因素結合進體驗式科普中去。
李大光表示,應急科普培養公眾和青少年相關科學素質的最有效手段是體驗教育,也就是通過科學的設計,使學習都有意識地親歷與自身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有關的實踐教育。在這方面的科普工作中,應提供一個廣大公眾和青少年了解應急科普知識和體驗應急科普訓練的場所。應急科普中的這種體驗經常是在模擬的真實環境中體驗,也就是說應急科普的體驗教育是模擬情境式學習。
氣象科普應具有廣泛指導意義
聽了那么多次天氣預報,你知道迎面吹來六級風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嗎?你知道連續下多久的大雨容易引發洪災嗎?今年6月,深圳衛視推出了全國第一檔關注天氣的大型互動體驗式科普節目《氣象萬千》,節目匯集了兩岸權威氣象專家、一線實力主持人,帶大家親身感受天氣的千變萬化和了解天氣現象的前世今生。
它既是我國第一檔用精良紀錄片方式來制作的科普節目,同時也是中國首檔試水晚間“9:20黃金檔”的融實驗性和體驗感于一體的環保節目。
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辦公室主任丁穎說,今天“出門穿什么?要不要打傘”?多數公眾已形成這樣的慣性思維,盡管天氣預報有不盡人意之處,但已成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而公眾是否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氣象科學知識,直接影響到人們能否正確地應用氣象信息指導生活。
同時,氣象科普在氣象資訊服務與各行各業之間架起一座有效的橋梁,使之能夠科學安排生產經營活動,趨利避害,提高效益,提高了公眾應用氣象科技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氣象科普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進程中具有獨特優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重視與加強氣象科普工作,對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融入創意元素讓科普創作源遠流長
5月12日全國第四屆防災減災日當天,上海地震科普網正式上線。該網站以寓教于樂的方式,向網民全方位傳遞地震科普知識,讓人們通過游戲、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掌握避震逃生技能。該網站以避震救助、互動闖關全景科普館七大板塊為主線,完成了21個二級目錄功能開發建設和網站平臺系統軟件建設,展示方式新穎以滿足網民瀏覽視覺要求。
全景科普館采用三維虛擬互動方式,實現了目前上海市3個與地震科普有關的主要科普場館在線體驗參觀功能,其中包括上海地震科普館、青浦青少年活動實踐中心2個國家科普教育基地和曹楊街道社區防災減災科普館。市民可以通過網上瀏覽,基本了解科普館的主要內容,再結合自身需要選擇是否去實地參觀。
“網絡應急科普創作就充分結合動漫的創意元素,解決創作源頭問題。目前國內蓬勃發展的動漫事業,動漫人借助全彩有聲漫畫互動平臺吸引了眾多粉絲的眼球,而我們可以通過科技館的網絡交流平臺將科技知識、動漫表演進行很好的結合。科技館可以提供場地、設施,科學專業知識的詮釋與指導還可以采用網絡選拔、現場PK的形式舉行cosplay表演及展覽等,”李大光說。
丁穎表示,當下各種各樣的動漫作品似乎具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魔力,使青少年和兒童沉迷其中,以至于吞噬了孩子們的心。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動畫片和漫畫書及其五花八門的衍生產品,也在全球發展得轟轟烈烈。在動漫的大背景下,可以思考在做科普時,融入更多動漫、游戲等元素來吸引公眾的眼球,做好公眾科學普及的工作。
?
責任編輯:
代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