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毛病了,來這里很方便。”初冬的清晨,云陽縣水口鎮佛安村,村民于其志走進窗明幾凈的村衛生室,看上去熟門熟路。診室里,醫師鄔啟高為他仔細檢查;藥房內,藥劑師熟練配藥;治療室中,護士忙碌有序……

這幅景象,與昔日“一個村醫守著一間屋”的場景,已是天壤之別。
這些變化,源于云陽推進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改革。一場以“163”模式為核心的深刻變革,正悄然織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更方便地看好病。
從“單打獨斗”到“團隊作戰”
鄔啟高在佛安村當了近30年村醫,對往昔感慨萬千。“以前真是‘單打獨斗’,逼著自己成為‘全褂子’。”他回憶,很長一段時間,自己要身兼醫生、護士、藥劑師數職,忙得團團轉,“還擔心沒有保障,自己老了怎么辦。”

2023年,云陽縣水口鎮創新推出“163”管理模式——“一體化管理”,以統一“人員、財務、藥械、業務、準入退出、績效考核”的“六統一”,實現“基本醫療、公衛能力、群眾滿意度”的“三提升”。
改革后,像鄔啟高這樣的村醫被納入統一管理。“現在各崗位都有專職人員,護士站有了護士,藥房有了藥劑師。”更讓他安心的是,鎮衛生院為他們購買了“五險一金”,“老了有保障,后顧之憂也解決了!”

身份變了,底氣足了。村醫們定期到鎮衛生院或上級機構培訓,“技術水平和診療業務提升不少。”鄔啟高說,患者對他們的認可度也提高了。
從“看病遠、藥品少”到“家門口、樣樣全”
“以前有病至少要到鎮上的衛生院,甚至去縣城醫院。”村民于其志對過去的奔波記憶猶新。

便利,首先來自空間的拉近。“現在看病隨時都可以,隨時都有醫生、護士在。”便利,更源于藥品的豐富。“藥物種類比以前多了太多!”鄔啟高臉上帶著自豪,“農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藥基本都有,大概260多種。”統一的藥械管理,讓村衛生室的藥柜實現了與衛生院的“同質同源”。
最讓村民稱道的是報銷政策的同步。“最切身的利益是,醫保報銷比例和衛生院是一樣的!”于其志顯得很滿意。鄔啟高也證實:“現在衛生室的藥品基本上都可以報銷,范圍比從前廣了。”這也極大地減輕了村民就醫負擔。

在水口鎮老林村衛生室,執業助理醫師劉靜向記者展示了提升的另一個維度——中醫藥特色服務。“我們配備了324種中草藥,擁有電針、中頻、中藥熏蒸治療儀等設備,能開展中醫適宜技術10類36項。”
為提升服務內涵,他們還特別設置了“古法砂鍋煎藥區”。正在接受治療的村民溫中燕滿意地說:“現在看病不僅就在家門口,還有中醫特色,都不用往縣城跑了。”
從“坐堂行醫”到“上門守護”
一體化改革帶來的,不僅是看病更方便,更是健康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

“通過醫防融合、下沉式服務,我們從‘坐堂行醫’變成了‘上門守護’。”水口鎮衛生院副院長袁廷勇介紹,如今,鄔啟高和他的同事們還承擔起家庭簽約醫生、慢性病管理、健康隨訪等公共衛生職責,實現了從“被動接診”到“主動服務”的轉變。
統一的績效考核指揮棒,引導村醫們更加注重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人員、財務、藥物的統一管理,使衛生院的優質資源和管理規范順暢“下沉”到村一級,形成“鎮村一體”的高效運行體系。

“群眾就醫還能享受‘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報銷’,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袁廷勇說,改革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做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鎮”。
截至目前,云陽縣384個村衛生室中,已實現一體化管理的約230個,覆蓋率達60%。按照計劃,到2025年底,這一數字將提升至290個,覆蓋率將達到75%。一場以“鎮村一體”為核心的醫療變革,正在云陽的鄉村大地悄然生根,為村民織就一張堅實可靠的健康守護網。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