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曾麒麟)“家門口就能做心電圖,5分鐘拿到縣級醫院診斷報告,再也不用跑幾十公里路了!” 近日,云陽縣水口鎮老林村82歲村民胡遠鳳在村衛生室完成心電檢查后,連連稱贊這項便民服務。這是云陽縣“十四五”期間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收官之年,我縣以黨建為統領,構建“32416”醫療衛生架構,聚焦資源優化、改革深化、服務升級,交出了一份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答卷。

打破信息壁壘,基層醫療實現“質的飛躍”。“十四五”以來,我縣直擊農村群眾“看病難”痛點,投入專項資金為全縣所有村衛生室配備可穿戴式心電監測設備432臺,搭建縣級遠程會診平臺,創新“三色分診”機制,成功織就守護群眾生命的“心電一張網”。通過打破縣鄉村三級醫療信息壁壘,實現“基層檢查、縣級診斷”的服務模式,讓農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三甲醫院精準診療。

截至2025年,該項目已挽救368名心梗患者生命,使全縣心梗死亡率從48.65/10萬降至41.61/10萬,心電檢查覆蓋率從9.86%躍升至100%,遠程會診平均耗時縮短至10分鐘,相關經驗獲評全市社會民生領域改革典型案例。“破解基層‘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們的核心任務,通過‘心電一張網’‘鄉村一體化’等改革,優質醫療資源正持續下沉。” 縣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科科長李寶謙介紹。

優化資源配置,“醫療服務圈”惠及城鄉居民。在城市,青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部的“錯峰門診”成為上班族的“健康福音”。該門診2025年6月啟用后,服務時間延長至晚間8點半,配備全科、中醫、口腔等6個科室14名醫護人員,還可預約縣級醫院CT、核磁檢查,報銷比例較高,讓周邊7萬居民實現“步行15分鐘看病”。“以前上班沒時間就醫,下班醫院已關門,現在延時服務解決了大問題,省心又省錢。” 居民唐凌云說。

在農村,181個村的鄉村一體化管理試點消除了醫療衛生服務“空白點”,全縣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達741個,建成三甲醫院2個,甲級基層醫療機構占比26.2%,國家級、市級重點專科26個,可收治病種超2000種,“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醫療服務圈基本成型。

提質增效成果顯著,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升。數據顯示,“十四五”末,我縣人均期望壽命達79.25歲,嬰兒死亡率降至1.8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3.26‰,均優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35.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覆蓋率達100%,慢病規范管理率持續提升。據統計,我縣衛生健康領域28項主要指標中,21項已提前完成,7項預計2025年全面達標,其中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等指標超額完成目標,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至12.61%,中醫藥診療量占比達40.08%,公共衛生服務邁入全市先進行列。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扎實推進強基工程,努力打造全國衛生健康強縣,讓全縣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相對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縣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戴建軍表示。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