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曾楸樺)過去的長灘河垃圾遍布、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周邊村民苦不堪言;如今的長灘河清澈見底,以“水”資源為核心的產業矩陣飛入堰坪鎮千家萬戶,已然成為堰坪鎮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名片,2025年成功入選重慶市幸福河流。這一切源于堰坪鎮抓牢“黨建+”載體,聚焦“黨建+河流治理”,繪就美麗鄉村藍圖;加速“黨建+項目實施”,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深化“黨建+民生福祉”,筑牢群眾幸福根基,以黨建引領造就幸福長灘河,致富堰坪千萬家。

聚焦“黨建+河流治理”。堰坪鎮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充分發揮鎮、村(社區)兩級黨組織的堅強戰斗堡壘作用,印發《長灘河(堰坪鎮段)流域一河一策實施方案》,建立“鄉鎮+村(社區)”兩級河長巡查制,加強涉及侵占河庫、超標排污、非法采砂、破壞堤防等突出問題清理整治;協同奉節縣羊市鎮創新實踐“三共三聯三同”交界區域共建共治治理機制,明確跨行政區域河流管理責任,實行聯防聯控;制定四張清單(問題清單、目標清單、任務清單、措施及責任清單),強化激勵問責,常態化開展河流治理專項行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進一步提高村(社區)基層自治主觀能動性,完成小河溝、王家河、小灣溝、毛壩子溝4條河溝治理,切實將黨建能效轉化為河流治理成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治理。
加速“黨建+項目實施”。為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堰坪鎮始終堅持把黨建工作與工程項目實施融合,持續加強規劃引領、招商引資,推進水資源旅游項目提質升級。借長灘河漂流之勢、幸福河湖創建之機,引進《云陽縣龍門灘生態農業旅游綜合體項目》,打造集農、文、旅為一體的鄉村農業綜合體,盤活閑置茶山1000畝,新增就業崗位100余個,人均月增收3000元。圍繞本土產業,穩步推進菊花、中藥材種植,創建“三峽云菊”品牌,開發菊花生產加工鏈,創新性研發“菊花+”系列產品;根植本土文化,促進“非遺+”產業化,培育縣級非遺項目15個、市級非遺1個,注冊非遺商標15個,打造民俗活動,實現單日游客突破1500人,拉動旅游消費30萬元,有效反哺美麗鄉村建設,鑄就經濟高質量發展“紅色引擎”。

深化“黨建+民生福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堰坪鎮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依托“141”基層治理平臺,賦能治理五色圖層,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圍繞民生福祉,建立群眾動態需求臺賬,創新實施群眾辦事“代辦制”,推進醫保繳費、養老認證、補貼申請等高頻事項全程代辦。探索“黨建+”社區建設新模式,新建休息涼亭1座,供村民跳舞、休息,開展“迎中秋慶國慶”“2025年堰坪鎮拔河比賽”“愛眼伙伴社區公益”等多式多樣主題活動和志愿服務,豐富轄區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以民為本,爭取項目資金1000余萬元,硬化公路11公里,修建飲水池3口,惠及2000多名群眾,打通群眾安全出行、安全飲水“最后一公里”。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