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陳慧)產業是強縣之基,創新是進步之魂。“十四五”以來,我縣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縣”戰略,聚焦“223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以技術改造和智能化轉型為雙輪驅動,推動制造業從傳統加工向高端制造跨越,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底,云陽工業總產值較“十三五”末增長28.79%,“2238”集群發展的“云陽速度”持續凸顯。
技改賦能,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
走進恒順重慶調味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智能化灌裝生產線正高速運轉,每分鐘可完成30瓶產品的灌裝作業。從原料配比、發酵調控到成品包裝,全流程由中央控制系統精準指揮。“過去依賴人工灌裝,效率低且計量易出偏差。如今智能化設備上崗,效率與品質同步提升。”一名現場員工介紹道。

恒順重慶調味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錢學青回顧了企業“十四五”期間的轉型歷程:“五年來,我們重點推進‘退城進園’技改擴能調味品智能化項目,占地120畝,更新設備500余臺套,徹底告別傳統作坊式生產模式。”技改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提升,項目投產后,企業產能提升40%,勞動效率提高10%,員工數量優化減少10%。“智能化、現代化生產方式,不僅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也為‘十五五’期間新項目啟動奠定了堅實基礎。”錢學青表示。

智能轉型,裝備制造邁向高端化
在智能化轉型賽道上,云陽曲軸有限責任公司同樣交出亮眼答卷。在智能化生產車間內,6臺工業機器人精準揮舞機械臂,完成曲軸打磨、鉆孔、檢測等精細工序;AGV 智能小車沿著預設路線穿梭,自動將原材料送抵生產線、將成品轉運至倉儲區;中控室內的電子屏幕上,生產進度、設備運行狀態、產品不良率等數據實時更新,生產全流程透明可控。

“緊跟國家發展步伐,持續推進技改與智能化升級,是公司‘十四五’期間的核心發展路徑。”重慶市云陽曲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世銀介紹,近五年公司連續加大研發投入,累計投入研發資金580萬元,并投入2000余萬元新增智能化生產線設備,完成20項技改項目。“改造成效顯著,整體生產效率提高30%,產品不良率降低10%,生產周期平均縮短5天。”劉世銀透露,今年公司還將計劃新增3條智能生產線,逐步替代傳統產線,推動全線邁入智能化時代,進一步提升在高端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競爭力。

創新驅動,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企業的轉型突破,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撐。“十四五”期間,我縣圍繞“2238”現代制造業集群建設,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從資金補貼、要素保障、人才引進等方面,為企業轉型升級保駕護航。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推動產業集群活力不斷提升。據統計,五年來全縣工業市場主體從2213家增長至5324家,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73家,近三年新企業升規數量位居渝東北片區首位。在產業能級方面,全縣累計實施技改項目200余個,完成投資超50億元;建成市級數字化車間3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2.1%;主導產業產值占比提升至39.1%,支柱產業稅收貢獻達27.5%,特色產業帶動就業2000余人,新興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工業強縣’戰略,緊扣‘223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建設目標,以更大力度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縣經濟信息委黨委書記、主任李剛表示,將進一步完善產業配套設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更精準、更優質的服務,推動“2238”現代制造業集群邁上新臺階,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