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網是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生命線”
過去
一些城市道路反復開挖
“馬路拉鏈”問題給居民生活出行帶來不便
如何讓城市發展既注重“面子”
更夯實“里子”
我縣推出的“一張圖”管理模式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過去
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和數據共享機制
供水、排水、燃氣、電力等管線單位
往往是“各管一段”
工程項目難以協同
導致同一條道路被反復開挖
資源投入分散,管理效能低下
“要解決‘馬路拉鏈’問題,
首要任務是摸清‘家底’,
打破信息孤島。”
縣城市排水事務中心副主任李兆令介紹

為此
我縣綜合運用管道CCTV檢測等先進技術
對城市供排水管網
進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統性體檢”
建成4大類3.8萬余個問題臺賬
對城區已改造、擬改造的管網進行疊圖
整合了供水、排水、燃氣等
9類管線共2611公里矢量數據
最終構建起全域覆蓋、數據統一的“一張圖”數據庫
實現了對地下管網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

依托“一張圖”
日常的管網巡檢和維護變得高效而精準
在濱江大道
一個靈巧的管道機器人如同“智能醫生”
穿梭于地下管網之中

“傳統地下管網檢測依賴人工開挖,
成本高、效率低,
且對交通和居民生活影響大。”
云陽縣大地測繪有限公司測繪員顧登寶介紹
管道機器人可以深入管徑
從幾十毫米到數米不等的管道內部
通過搭載的高清攝像頭、激光雷達等多種傳感器
實時傳回管道內部的影像和結構數據
這些實時數據
為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發現的轉變

“一張圖”的價值不僅在于“看得見”,更在于“用得好”。目前,我縣已建立了跨部門的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機制。“通過‘一張圖’,我們以地塊內存在的各類管網問題為導向,協同規劃項目,對地塊內所有需要改造或預埋的管線進行同步設計、同步施工。這樣一來,就能一次性進場,解決所有問題,避免了多次開挖,節約財政資金。”李兆令介紹。

從看不見的地下難題
到看得見的智慧管理
云陽縣“一張圖”模式
不僅守護了城市的“里子”
極大提升了市民的出行體驗和安全感
也為國家推進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
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