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譚啟云)金秋時節的云陽,遍野稻浪翻金,空氣中浸潤著新谷的清香。日前,云陽縣32萬畝水稻迎來集中收獲,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大型收割機隆隆作業的繁忙景象。截至目前,全縣水稻收割進度已超九成,機械化收割率高達83%,預計本月底前可全部完成收割。

在雙土鎮坪東村的大面積單產提升示范片,沉甸甸的稻穗垂下金黃穗頭,收割機在其間有序穿梭。農機手熟練操作,將一排排稻稈“吞”入機械,頃刻之間,脫粒干凈的稻谷便如流水般從出糧口噴涌而出,很快便在運輸車廂內堆起一座座“小金山”。田間不僅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更回蕩著科技的轟鳴。

“今年畝產普遍突破600公斤!”雙土鎮坪東村種植戶劉建一邊查看收成,一邊給記者算起經濟賬:“請聯合收割機收一畝120元,過去人工收割一畝地至少要4個人,成本超過500元。機械收割一畝就能省下近400元!”

這樣的增產增效并非偶然。云陽縣種植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茜介紹,今年以來,云陽大力推進水稻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重點推廣優質耐旱品種,并優化行距配置,將每畝水稻種植密度穩定在1.2萬窩,為高產打下基礎。全縣在路陽、南溪、大陽、雙土、渠馬5個鄉鎮建設示范片2.1萬畝,其中包括3000畝核心示范區,有效帶動全域水稻均衡增產。

為保障秋收順利推進,云陽統籌調度506臺大型收割機投入作業,充分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在提高收割效率的同時,也大幅減輕了農戶的勞動強度和人力成本。秋風拂過,稻香彌漫,一幅“機械化、高效率、顆粒歸倉”的豐收畫卷,正在云陽的田野間徐徐展開。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