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河路23號飛線充電,已觸發黃色預警。”在云陽縣江口鎮的基層智治指揮中心,9塊大屏實時跳動著全鎮133個網格的風險數據,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通過終端處置剛發現的商鋪電線私拉隱患。
依托“監測預警-分色管控-聯動執法”全鏈條機制,該鎮實現風險隱患發現率提升40%、處置效率提升60%,為基層安全編織起“智能感知、精準處置、閉環管理”的防護網。
全域監測 構建風險隱患“電子眼”
“李大爺,您家門口的消防通道又被電動車堵住了,我拍個照上傳到平臺,馬上就有執法人員來處理。”五星村網格員唐軒一邊巡查,一邊向居民解釋。
在江口鎮,網格員每日走訪網格,將安全生產、消防安全等風險信息實時上傳至基層智治平臺,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測網絡。平臺運用AI算法對2萬余條數據進行分析,一旦燃氣濃度超標、人群聚集超限等指標突破閾值,立即向網格員和職能部門推送預警信息。
今年來,江口鎮集中打造的“人工巡查+智能監控”雙輪驅動體系,在36個村社部署800余個AI攝像頭,24小時掃描人群集聚、山林起火等12類風險場景,今年來自動識別預警242起,預警準確率達98%。網格員依托重慶基層智治平臺開展“三色巡查”,每日記錄風險點位置、隱患等級等信息,累計建立2300余個風險單元電子檔案。“現在打開平臺就能看到全鎮風險分布,就像有一雙‘電子眼’時刻盯著。”鎮指揮中心主任鄧鈞文指著大屏上閃爍的預警提示說道。
分級管控 打造風險處置“加速器”
近日,接到智治平臺推送的湯溪河沿線山體位移預警后,網格指導員楊平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啟動橙色預警,通知地質災害點11戶群眾轉移,聯系衛生院準備應急醫療組!”在他的預警調度下,應急、醫療、公安等部門聯合工作組30分鐘內抵達現場,2小時完成群眾轉移,這是江口鎮分級分類管控風險的典型場景。該鎮將風險劃分為“藍黃橙紅”四級,制定29個應急預案,實現“一般風險網格快處、較大風險部門聯處、重大風險專班專處”。
具體實踐中,一般風險由網格員現場勸導整改,如發現商鋪滅火器過期,當場下達整改通知并跟蹤復查,今年以來累計閉環處理600余件;較大及以上風險觸發“部門聯動響應”,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7個職能崗室通過平臺實時接單,組建聯合工作組開展跨部門處置,今年成功化解企業排污糾紛、建筑工地安全隱患等復雜問題81件,處置周期較以往縮短50%。配套建立的“風險處置紅黑榜”,將各網格隱患整改率、預警響應時效納入村社區、網格員五星評價,倒逼形成“發現-派單-處置-反饋”的全閉環管理,全鎮風險隱患按期辦結率達100%。
聯動執法 破解基層治理“中梗阻”
“您好,您的攤位已超出劃定區域,這是《責令整改通知書》。”在鎮綜合執法聯合行動中,執法隊員李瑞對照“三張清單”,對占道經營商戶進行規范。針對“看得見的管不著,能管的看不見”難題,江口鎮梳理27項法定執法、50項賦權執法、43項委托執法事項,形成權責清晰的執法清單,將專業執法力量下沉至129個網格,與網格員建立“巡查發現-平臺派單-執法處置”協同機制。
在具體實踐中,網格員發現跨部門問題后,通過智治平臺“一鍵上報”,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專業執法隊伍2小時內響應,今年累計聯合查處違規搭建、食品安全等案件45起,針對餐飲油煙擾民、多部門職責交叉等復雜問題,啟動“綜合執法聯席會議”,邀請縣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解決歷史遺留糾紛12件,執法效能提升顯著。同時,依托“法治?執法+監督”平臺,運用智治平臺定位、視頻監控對執法過程全程留痕,實現執法行為可追溯、可監督,群眾對執法滿意度從78%提升至92%。
從“人工盯防”到“智能預警”,從“單兵作戰”到“聯合攻堅”,江口鎮的全鏈條風險防控實踐,讓基層治理更有精度、更具力度。下一步,該鎮將深化“AI+風險防控”場景應用,推動數據互通,開發風險演化模擬、資源智能調度等功能,實現風險防控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迭代升級,讓安全屏障更牢固、群眾生活更安心。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