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六點,巴陽鎮陽坪村的順豐枇杷攬收點一片忙碌,譚永川和同事們一起,將打包好的枇杷裝車。隨著最后一件包裹裝車完畢,兩輛滿載枇杷的快遞車緩緩駛出村口,這些新鮮枇杷,第二日就將抵達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手中。
這一幕,是巴陽枇杷產業騰飛的生動注解。曾經,受限于交通閉塞和銷售渠道單一,巴陽枇杷的單價長期徘徊在2元—3元/斤,或者無人問津。而今,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中,這些昔日的“山野零嘴”已完成華麗蝶變,化身為電商平臺的“網紅黃金果”。巴陽鎮以枇杷為媒,打造出一條集種植、加工、文旅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讓清甜的果香飄向全國,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甜蜜新篇章。
品種升級 產量翻番
從“解放鐘”到“大五星”的華麗轉身
“今年我家的枇杷賣了6萬多元,又是一個豐收年!”清晨的薄霧中,巴陽鎮巴陽村的枇杷林里傳來陣陣歡笑聲,村民熊德清正帶著家人采摘今年最后一批金燦燦的枇杷。隨著枇杷銷售接近尾聲,這里的果農們又嘗到了枇杷的“甜蜜滋味”。
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壤條件,巴陽枇杷果肉細膩,汁水充盈,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每年五月上市時節,來自湖南、湖北、重慶主城和周邊區縣的水果商販都會早早守在田間地頭,將這份“甜蜜”送往全國各地。
而這份“甜蜜事業”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巴陽鎮就有村民零星種植本地土枇杷,但直到1987年才形成規模種植。當時的品種主要為“解放鐘”以及土枇杷,果小核大,畝產不足800公斤。
轉機出現在2000年,巴陽鎮先后組織農技專家赴福建、四川等枇杷主產區考察學習,最終引進了適合本地氣候的“大五星”優質品種。通過高接換種、生態種植等技術創新,目前全鎮1.2萬畝枇杷中“大五星”的占比達到92%,畝產可達1300公斤。
近年來,巴陽鎮不斷引智提技,通過校地合作,組織農技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目前巴陽鎮枇杷標準化種植率達到98%,同時建立了300畝智慧枇杷種植園,研發了白玉枇杷等枇杷新品種,擴大了枇杷種植品類。
有了好牌子才有好價錢。巴陽鎮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通過政府搭臺,讓老百姓唱就一出“優選新品種、高換老品種、管好好品種、賣出好價錢”的“好戲”。目前,巴陽鎮全鎮枇杷種植面積達1.2萬余畝,全鎮參與枇杷種植的農戶有3700余戶,今年枇杷產量達1.6萬噸,產值超2億元。
電商賦能 銷路拓寬
從“路邊擺攤”到“云端賣貨”的營銷革命
“喜歡吃枇杷的可以找我們,從產地直接發貨,云陽縣巴陽鎮,這里滿山遍野都是枇杷。”一大早,巴陽鎮官塘村村干部熊小紅在果園里架起手機,熟練地向直播間觀眾展示剛摘下的枇杷。她手持金黃透亮的枇杷,現場剝開,薄皮裹著水靈靈的果肉,果汁流淌,誘人十足。借助微信朋友圈和電商平臺,熊小紅不僅10天售罄自家8000斤枇杷,還幫鄰居代銷5000斤。
過去,當地果農大多靠商販收購或路邊零售,價格低、銷路窄。“辛辛苦苦種一年,賣不出好價錢,有時候還得爛在地里。”熊小紅回憶說,而如今,通過網絡,她家的枇杷5斤禮盒裝在直播間能賣到158元。
2020年以來,為拓寬枇杷銷售渠道,巴陽鎮黨委政府敏銳捕捉到電商機遇,在“云”字上拓展空間,發展“直播帶貨”銷售模式。在第十三屆巴陽枇杷節開幕式上,當地邀請專業主播走進直播間,為巴陽枇杷“代言”,這一生動變革,也拉開了巴陽枇杷的云端銷售篇章。
一部手機、一個支架、一場直播,成了連接山村與市場的“新橋梁”。2024年,巴陽鎮建立了電商直播服務中心,已培育本土帶貨達人團隊10余支,村干部、果農化身主播開展“云采摘”直播,帶動線上銷售占比提升至35%,累計線上銷售額達3000萬元。
新農人在巴陽已經“遍地開花”,他們也已成為巴陽枇杷的“新代言人”。
物流提速 成本降低
快遞進村打通“最后一公里”
“以前賣枇杷,要么等商販,要么自己去鎮上賣,價格低,還經常賣不掉。”巴陽鎮永利村果農喬光明一邊打包枇杷,一邊感慨,“現在好了,快遞車直接開到果園,我們上午摘果,下午發貨,第二天顧客就能吃到,價格還翻了一番!”
過去,巴陽鎮的枇杷銷售受限于物流短板,果農要么低價賣給中間商,要么自己找物流,不僅運費高,運輸時間也長,枇杷嬌嫩易損,往往還沒到消費者手里就爛了一部分。
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巴陽鎮黨委政府聯合郵政、順豐、京東等快遞企業,在枇杷主產區設立臨時攬收點,并開通“產地直發”專線,徹底打通了農產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
文旅融合 全鏈發展
從“單一種植”到“三產聯動”的產業躍升
金黃的果實壓彎枝頭,電商直播間里訂單不斷,物流車在鄉間來回穿梭,鄉村旅游季的歡聲笑語也回蕩山間……
在第十八屆巴陽枇杷采摘鄉村旅游季暨“唱響鄉村”首屆田園村歌大賽現場,選手們用原生態歌聲演繹了新時代鄉村風情。當天不僅吸引游客超6000人次,還帶動了農產品、住宿、農家樂消費超10萬元。
近年來,巴陽鎮以枇杷為媒,依托枇杷產業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通過節慶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將“小金果”做成了“大產業”,通過“延環補鏈、文旅融合”,推動枇杷產業從“單一種植”向“全產業鏈”躍升,帶動農戶增收,推動枇杷產業發展再添新動能。
截至目前,巴陽鎮已連續舉辦18屆巴陽枇杷鄉村旅游季,通過村歌大賽、村BA直播、非遺文化體驗等活動載體,展示峽江文化,以枇杷為媒吸引各地游客,帶動“枇杷+”消費,2024年累計吸引超25萬人次游客,帶動餐飲、民宿等綜合收入超4000萬元。
為進一步提升枇杷產業的經濟效益與文化附加值,巴陽鎮配齊“種植+加工+銷售”枇杷全產業鏈條,利用智慧監測平臺在品種選育和管護環節上深度護航,做精枇杷膏、枇杷茶、枇杷葉等藥食同源的深加工,利用電商平臺推廣雙輪驅動模式,建立3個冷鏈物流倉儲點、集中物流點,通過全物流閉環,形成巴陽枇杷全產業鏈。
“我們要讓巴陽枇杷走得更遠,讓鄉親們的日子比枇杷還甜!”從“爛在樹上”到“銷往全國”,從“單一種植”到“全產業鏈”,巴陽鎮用一顆黃金果,寫下了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而這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畫卷,正隨著快遞車的軌跡,不斷向外延展……
記者 劉婷 向鵬城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