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公布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名單
云陽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榜上有名
這份榮譽的背后,是一座山水之城以“無障礙”為筆,在3636平方公里土地上勾勒 出的“全域暢達、全民共享”溫暖圖景。
依山傍水、宜居宜游的云陽,素有“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殊榮。漫步33公里環湖綠道,生態修復與無障礙建設水乳交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旋轉坡道,見證輪椅與健步者的比肩同賞;一個個緣石坡道、一段段順暢盲道、一臺臺無障礙升降電梯擦亮“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幸福底色。
頂層擘畫一盤棋,共建共享聚合力
清晨的濱江大道,輪椅使用者謝阿姨熟練地轉動輪椅,沿著環湖綠道的無障礙坡道向月光草坪駛去。這條33公里的“城市項鏈”,不僅是生態長廊,更是云陽無障礙建設的縮影——盲道與綠道并行,緣石坡道與景觀小品交融,旋轉坡道讓輪椅與健步者并肩而行。
這樣的場景,源于云陽十年如一日的系統謀劃。自無障礙建設工作啟動以來,云陽構建起“黨政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專項領導小組,將“無障礙環境建設”寫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綱要及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縣住房城鄉建委聯合縣殘聯,每季度召開專題推進會,邀請殘障人士代表參與設施設計、改造評審,形成“需求征集—方案論證—效果評估”閉環機制。
數據是最有力的注腳:“十三五”至今,全縣新建改造主次干道無障礙設施107條、199公里,新增緣石坡道2000余個;新(改、擴)建項目無障礙設施配套率達100%,真正實現“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
民生細節見溫度,生態智改惠萬家
“現在我自己推著輪椅,5分鐘就能到月光草坪曬太陽,以前到處有坡坎,出個門很費勁,現在公園進入口不僅平坦路面寬,公園里還增設了無障礙升降電梯,出行非常方便。”市民謝德仲對如今的生活非常滿意。
來到香山路無障礙公廁,殘疾人專用衛生間內,地面平整無坡坎,無障礙扶手、坐便器、地面防水防滑改造、無障礙標識標牌一應俱全。
“我們不斷完善城市公園‘新功能’,充分考慮特殊人群出行、如廁需求,設置無障礙通道588處、殘疾人專用停車位26處、無障礙電梯6處,同時完成70多個公共廁所的無障礙改造工作,殘疾人、老年人游園更暢通。”縣住房城鄉建委公園管理所副所長向軍介紹。
這份溫度更延伸至社區“最后一米”。2016年至今,云陽累計完成3000余戶重度貧困殘疾人家庭、350戶老年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門廊擴寬讓輪椅自由出入,智能升降灶臺圓了牟江萍“為家人熬羹湯”的心愿,防滑地面讓獨居老人王奶奶不再擔心摔倒……
“我現在暫時還不需要這些無障礙設施,可是我們都會變老,也會有行動不便的那一天,所以很感謝為無障礙建設作出努力的人。”市民王女士的感慨也道出了“全民共享”的真諦。
微改精治解民憂,小創新推動高效率
日均車流量6萬余輛的云陽縣紫金隧道,既是云陽東部片區進出城的必經之路,也是串聯紫金小學、月光草坪、兒童公園等重要節點,早晚高峰車流“卡”成百米長龍,是市民口中的“堵心路”。
今年2月,一場“微改造”讓這里煥發新生,縣住房城鄉建委聯合交巡警、學校、社區,通過路口拓寬、增設交通信號燈、優化斑馬線設置,將3個斑馬線合并為1個,同步改造右轉道待行區,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有效解決高峰時段擁堵問題。
當晨曦輕撫綠道無礙標識,輪椅上的笑聲與江濤和鳴,這座用“無礙之愛”重塑的山水公園智慧城市,正繪就“全域暢達、全民共享”的溫暖圖景,譜寫著“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時代強音。
記者 王月園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