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市場監管局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充分發揮市場監管職能,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積極推動“云陽面”產業鏈走上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軌道,助推“云陽面”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加強培訓管控“主陣地”
“食品安全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每一位生產經營者都要把好質量關!”在縣市場監管局培訓教室內,食品生產科的專業人員正對著投影儀,向20余位“云陽面”生產經營者認真講解高標準嚴選原輔材料,嚴格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生產過程控制和追溯管理等規定。大屏幕上,一幅幅對比鮮明的圖片展示著合格與不合格原料的差異,現場氣氛嚴肅。專業人員還特別強調,生產經營者要嚴格審核、依法規范標簽內容,確保“云陽面”產品安全、品質優良。
“今天這堂課聽完還是非常有收獲,我明白了以前在原料查驗上的疏忽可能帶來大問題,以后一定會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經營者譚孟一邊翻看著剛發放的培訓手冊,一邊感慨道,“有了這些規范,我們生產更安心,消費者也能吃得更放心,對打響‘云陽面’的招牌太重要了!”
通過培訓,縣市場監管局逐步引導云陽面坊從“出坊前查驗”到“出坊前檢驗”轉變。同時,大力開展“你點我檢”“你送我檢”等活動,對“云陽面”產品開展定期監督抽檢,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初篩作用,將“云陽面”納入重點快檢品種,建立快檢不合格產品移送檢驗機制,經第三方檢測仍不合格的將依法處置。“加強培訓配合嚴格抽檢,效果顯著,目前共抽檢掛面11組,不合格0組。”相關負責人展示著檢測數據說。
監督檢查堵嚴“風險點”
街道上,縣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分成多個小組,奔赴各個云陽面坊開展檢查。在一家臨街面坊里,執法人員戴著白色手套,仔細查看原料儲存區,輕輕撥開堆放的面粉袋,檢查是否存在受潮、霉變現象;又走進生產車間,用專業儀器測量環境衛生指標,對操作臺上殘留的面粉碎屑進行取樣檢測。
“你們這個生產區和生活區沒有完全隔開,這不符合規范,必須馬上整改。”執法人員指著相連的兩個區域,向經營者指出問題。
據悉,此次檢查全覆蓋規范整治云陽面坊無證或超范圍生產經營行為,全方位檢查臨街面坊管理不規范、環境衛生不合格、生產布局不合理、生產區和生活區交叉、原料選取和查驗不夠規范、工藝流程和產品品質不夠穩定、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包裝簡易和標簽不規范等問題,從生產源頭和經營終端雙向推動“云陽面”市場規范。既保障了“云陽面”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也維護了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法律底線,切實營造公平有序、和諧共榮的“云陽面”產業發展環境。截至目前,已辦證22家,立案查處1件。
規范提質做好“服務員”
“以前很多都是小作坊,沒有規范管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為幫助我縣面業規范提升,縣市場監管局組織建立全縣現有“云陽面”生產經營者基礎數據庫,施行一戶一策,動態管理。
在縣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科辦公室,工作人員緊盯電子屏幕逐條核對面坊經營信息,電話鈴聲與鍵盤敲擊聲密集交織。“您的生產車間布局圖需要補充功能區標識。”工作人員一邊通過電話指導經營者完善申報材料,一邊在系統中實時更新數據。同時,督促符合條件的云陽面生產經營者對相關許可資質應取盡取、應辦盡辦,合法合規納入“云陽面”基礎數據庫管理。
“目前共有24家生產主體已納入數據庫。為確保‘量’和‘質’的雙提升,我們組織轄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千企百城’商標品牌,通過品牌效應帶動更多企業參與其中。”縣市場監管局食品經營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讓企業更好地了解商標品牌申報流程,他們還專門舉辦了多場專題講座,邀請專家現場答疑解惑。目前已成功注冊面食類注冊商標165件。
據介紹,縣市場監管局通過一系列舉措,為“云陽面”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推動產業發展打開新篇章。這不僅是產業自身的升級蝶變,更是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云陽面”產業的繁榮,將帶動就業、促進增收,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其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也讓承載著地方特色與文化記憶的“云陽面”走出縣域,走向全國,成為云陽一張亮眼的城市名片。
記者 曾麒麟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