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云陽縣加快建設“一地三區兩城”現代化新格局的關鍵年,制造業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被賦予更高使命。
4月16日,云陽縣深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大會總結成績、作出部署,錨定“扎實推動制造強縣建設邁上新臺階”目標,是2025年全縣上下要聚力抓好的“重中之重”。
回望來時路,云陽制造業已繪就亮眼成績單: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5%,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9.7%,同比提升4.3個百分點;“2238”現代制造業集群實現產值360.6億元,同比增長5.5%;技改投資增速77.4%,市級及以上綠色工廠新增6家。金田塑業、云海藥業等龍頭企業入選全市“雙百”企業,云陽鹽化成為成渝地區制鹽單體規模最大企業,錦藝新材料球形硅微粉占據國內80%市場份額。科技創新領域更是亮點紛呈,“中國復眼”二期、先進空天動力研發測試基地等重大科創項目落地,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3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26家,創新驅動的“引擎”愈發強勁。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謀劃之年,也是“一地三區兩城”現代化新云陽建設推進年和招商引資突破年,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時機特殊、意義重大。全縣上下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主攻方向,以“四側”協同促進“四鏈融合”,打造渝東北科技創新高地,建設綠色工業集聚區,構建“223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
錨定2025年關鍵節點,云陽制造業立下“軍令狀”——工業總產值突破220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20%;招商引資完成工業合同額360億元,力爭30億元級項目“零突破”;畝均產值增長7%,園區工業增加值占比超60%。同步實施“雙輪”驅動戰略——創新驅動與綠色轉型并重:新增研發機構30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家,打造“無廢園區”“零碳園區”,新建數字化車間和綠色工廠各2個,讓科技賦能與生態優先同頻共振。
集群攻堅,創新突破。云陽將聚力打造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2個主導產業集群,提能升級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2個支柱產業集群,創新打造高端汽摩零部件、船舶裝備制造、服飾玩具3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空天智能制造、現代中醫藥、智能家居、低空經濟、面業裝備、節能照明、電力設備、醫療器械戰略性“新星”產業集群。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打通創新鏈、激活新動能。云陽縣將建設“中國復眼”二期、空天動力科研基地,推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1%,并推廣“技改專項貸”等金融工具,力爭金融業增加值達25億元。人才引育上,柔性引進AI領軍人才,培育技能人才5000人,打造博士工作室及高技能培訓基地。
產業聚集與空間拓展雙軌并行。工業園區承載能力提升是核心任務,云陽縣將編制產業地圖,差異化布局“三組團一小鎮”,推動產城融合。同時,嚴控項目準入標準,實施“畝均論英雄”全生命周期管理,清理“僵尸企業”,確保園區畝均稅收超8萬元。配套方面,每年儲備工業用地1000畝,加快職工宿舍、自來水廠等設施建設,年內供給160套保障性住房,深化“40天行政審批”改革,實現項目“拿地即開工”。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云陽制造業將以“2238”集群為引擎,以“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航標,以創新驅動和綠色轉型為雙輪,以“四鏈融合”為路徑,以“產城融合”為支點,全力打造渝東北科技創新高地和綠色工業集聚區,為“現代化新云陽”建設注入強勁動能,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記者 丁鑫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