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今年以來,云陽堅持從“三農”工作大局出發,立足為農服務主責主業,建立健全農業生產服務體系,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加快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新云陽。
提質增效為農服務前沿陣地
助力打造農業生產服務站
在南溪鎮為農服務中心,不少農戶前來購買種子化肥,向中心負責人請教“管護經”。“這里農資種類齊全,買肥料還幫忙送貨上門,非常方便,還為我們提供很多指導服務。”前來購買種子的農戶說。
為著力建好為農服務前沿陣地,推動基層供銷社提質增效,云陽在南溪鎮建設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形成農資銷售、農機銷售維修、農產品展銷、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等5個功能區,為江口—南溪增長極和周邊鄉鎮提供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我們按照‘基層供銷社+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開展農資供應、機耕機播、機防機收、全程托管、烘干倉儲、產品營銷等社會化服務,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南溪鎮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陳昌民介紹, 2024年,中心共為農戶和經營主體實施全托管面積5000畝,每畝節約成本約230元,增產15%;半托管面積9.5萬余畝,每畝節約成本約120元。2024年,南溪鎮為農服務中心各類社會化服務營業收入450余萬元。
目前,我縣已建成南溪、泥溪、紅獅3個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8個農村綜合服務社星級社,構建起了“區域性為農服務中心+基層社+農村綜合服務社”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組建南溪、雙土、云陽智慧農服三支社會化服務隊,全年供銷系統銷售農資超1萬余噸,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40萬畝次,完成供銷系統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試點任務2.5萬畝。
不僅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眼下,云陽紅橙陸續迎來豐收季,行走在云陽廣袤山鄉大地上,隨處可見豐收的喜人景象。在紅獅鎮為農服務中心,果農們正忙著搬運新鮮采摘的紅橙,驗果、稱秤、付款等操作一氣呵成,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以前我們都是通過網上聯系客戶到果園收購,或將果子運到場鎮進行零售。今年為農服務中心完善后,柑橘可以直接運往中心,收購價更高,也更方便,真正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惠。”家住向陽村村民陳萬明說。
今年以來,云陽著力構建以鄉鎮基層社為節點、星級農村綜合服務社為終端的線下流通服務網絡體系,依托52個“村村旺”鄉鎮電商服務站、“832平臺”,聯合重慶供銷電商公司、三峽柑橘集團、農高集團幫助農戶銷售農副產品,全力打通農產品流通渠道,真正讓農戶的“好收成”變成“好收益”。據統計,今年新增17個云陽供應商入駐“832平臺”,上架農產品914個,成交額達2000萬元。
沃野千里,是云陽加快打造農業生產服務站的“主戰場”。縣供銷聯社負責人表示,將積極推進“三位一體”改革,積極探索建立“供銷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高質量培育基層供銷社,增強農產品流通服務能力,切實當好“田管家”“土保姆”“銷售員”。
完善廢舊農膜循環利用體系
助力打造綠水青山守護站
近段時間,云陽深入開展廢棄農膜回收利用進鄉村宣傳活動,動員農戶回收利用廢棄農膜,防治農田白色污染,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現在我們把農膜賣給回收點,不僅保護了環境,還‘變廢為寶’,為我們增加經濟收入。”鳳鳴鎮清江村村民對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贊不絕口。
“隨著農膜使用量提升,廢棄農膜逐漸成為影響農村生態優化、農業生產發展、人居環境美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青農街道再生資源回收站負責人劉銀介紹,通過鼓勵農戶做好廢棄農膜回收利用,推廣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加厚地膜,有利于降低田間“白色污染”和殘留量,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贏”。
今年以來,云陽積極開展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建成廢棄農膜回收網點115個,實現涉農行政村(社區)全覆蓋,開展“進校園”“進村社”“進院壩”活動20余場次,全年回收廢棄農膜288.57噸,回收率達93.31%。
“接下來,我們加快完善‘村、鄉鎮(街道)回收轉運—區縣集中分揀貯運—區域性加工 ’的廢舊農膜有償回收利用體系,大力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農村環衛清運網絡‘兩網融合’,助力美麗云陽建設。”縣供銷聯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征程萬里風正勁,使命千鈞再奮蹄。云陽將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推動基層組織提質增效,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優化農村網點建設,積極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走出一條順應時代要求、體現供銷特色、服務發展大局的新路子,加快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新云陽。
記者 李歆宇 李妍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