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全景
云陽環湖綠道之月光草坪
云陽縣北部新區
核心提示
萬里長江,天生云陽。
4月的云陽大地,兩岸青山郁郁蔥蔥,一江碧水奔涌向前;工業園區忙碌生產,一批批“云陽制造”向“新”而行;美麗鄉鎮宜居宜業,加快繪就新時代“富春山居圖”……在這片唯實爭先的熱土上,眼前皆是萬物競發,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熱潮,演奏著砥礪奮進的強音。
舟行萬里,操之在舵。近年來,云陽縣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推進現代化新云陽建設進程中,圍繞“強縣”目標、“富民”目的,加快建設現代化城市、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基層治理體系,聚力打造具有云陽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標志性改革成果,奮力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示范縣。
千年古縣“蝶變”現代城市 提升云陽辨識度,打造特色城市地標
從張飛廟到龍缸國家地質公園,從歧山草原到普安世界級恐龍化石群,從環湖綠道到三峽梯城……曾經,擁有兩千余年建縣史的云陽,其美在于大山大河的優美,在于千年文明的厚重。如今,云陽深度融入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加快萬開云同城化發展,打造了一批入縣入城精致門廳、最美陽臺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地標,云陽的美更增添了許多現代化城市的味道。
“自然的山水、歷史的遺存、文化的傳承都是云陽與生俱來的底色。未來,云陽將圍繞建設現代化城市加快推進‘456’建設,打造‘小縣名城’,展示更多具有辨識度的城市名片,唱響‘世界云陽’。”云陽縣相關負責人說。
聚焦四街四鎮一體化,推進“小縣大城”建設。云陽發揮好縣城的極核作用,加快構建串聯“一道兩江三環”、承載“四街四鎮”的城市空間格局,打造云陽城市核心區,不斷提高城市吸引力。一體化實施“改小區—改片區—改轄區”,2024年一季度完成電梯登記60臺,安裝充電設施200余處,新增停車泊位13600余個。加快推進城市一體化執法、城市服務“一網統管”,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服務人性化、應急快速化、決策科學化水平。
聚焦五城同建,探索城鄉融合新模式。云陽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要素自由流動,以“三組團一沿線”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東部新城由“半城半鄉”向“伴城伴鄉”蝶變,加快龍溪片農旅融合發展等項目實施。
聚焦六大標識性要素,提升城市辨識度。云陽堅持“設施景觀化、景觀藝術化”,全力建設好高鐵門戶、迎賓大道、商業中心、現代化醫院、城市陽臺、城市運營指揮中心等六大標識性要素,加快提升承載能力、完善城市功能,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健康縣、國家森林城市等國家級名片。
此外,云陽進一步打造“理響云陽”等云陽特色金名片,加快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縣。“我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城市建設之中,持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體形象,為現代化城市留下‘根’和‘魂’,鼓足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示范縣建設的‘精氣神’。”云陽縣委相關負責人說。
聚焦強鎮帶村、強村富民 繪就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
云陽江口鎮地處云開巫三縣交界處,是渝東北三峽庫區第一人口大鎮,2023年入選全市“強鎮帶村”試點鄉鎮,成為全縣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云陽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強鎮帶村、強村富民,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農村,繪就新時代巴渝和美鄉村新圖景。
“在建好大城的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產業、人口、資源在農村,實施好‘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空間也在農村。”云陽縣委主要負責人說,為此云陽提出加快打造“三站”,全力促進農民增收。
打造人口轉移的中轉站。促進人口雙向流動,大力開展“萬人返鄉百億創業”行動,推動實施規劃、科技、經營、資金進鄉村和能人、青年、務工人員回鄉村“四進三回”行動,今年力爭返鄉落地資金50億元以上。加快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快完善以國省干道為骨干的交通網絡,打造半小時通勤圈,以構建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持續推動城市落戶“零門檻”,強化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
打造農業生產的服務站。推進強村富民綜合改革,集合在“五指印江”田園綜合體開展“強村公司”、“標準地”改革等試點工作,力爭在全市率先出臺山區庫區“標準地”評價體系。培育壯大農業生產主體,深入實施“百企培育”工程,2023年培育農業企業2262家、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515家,農業“小巨人”企業30家,培育“小升規”企業3個。延伸產業鏈條,實施“百園示范”工程,2024年將提質增效縣級以上產業園40個。
打造綠水青山的守護站。深入開展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2024年一季度,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7.9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5%,加快創建全市垃圾分類先鋒縣。充分挖掘綠水青山水庫、糧庫、錢庫、碳庫價值,2023年完成國家儲備林收儲20.69萬畝,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避暑經濟、康養經濟;深化氣候投融資試點,提速推進龍缸片區、江南林場生態產品總值核算試點,努力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大力培育“十鏈產業” 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壓艙石”
今年1月3日,云陽舉行了2024年第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集中開工項目56個,年度計劃投資41.2億元,總投資超100億元。
工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去年,云陽圍繞全市“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提出“加快推動‘十鏈產業·千億制造’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錨定廣告包裝、高端汽摩零部件、船舶裝備制造及服務在內的十條產業鏈,提出到2027年實現1000億元產值目標,為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示范縣提供有力支撐。
金田塑業是云陽廣告包裝材料產業的龍頭企業,建有西南地區最大的塑料薄膜生產基地,市場占有率超過60%。
作為云陽汽摩產業的行業巨頭,云陽曲軸有限責任公司突破基礎共性技術、核心關鍵技術,建立專利“護城河”,擴大汽摩產業鏈整體附加值。
在位于長江之畔的云陽縣河牛造船廠,去年打造了8艘貨船,維修船舶400余艘,年產值達2.5億元。
……
近年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成長性細分產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帶動云陽制造業整體朝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2022年,云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2023年,全縣市場經營主體歷史性突破11.46萬戶。2024年一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市1個、0.1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79%,增幅全市排名第1,實際利用外資80萬美元,同比增長100%。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增長了8.7%。一系列亮眼產業數據的背后是云陽對實體經濟的緊抓不放,這些數據也同時凸顯出云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逐步駛入“快車道”。
下一步,云陽將強化“鏈條式”招商,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培育壯大一批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速邁向“千億俱樂部”,進入全國百強縣。
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加快建設現代化基層治理體系
今年1月,巴陽鎮永利村黨支部邀請2000余名村民到村公共服務中心共享“團年宴”,千人壩壩宴的場景洋溢著喜悅幸福。
“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以高效能治理護航現代化新云陽建設,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云陽縣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云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構建“五大機制”、健全“141”體系、深化“四治融合”為抓手,加快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構建“五大機制”方面,著力構建黨委統籌領導機制,加強全縣各級黨組織對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工作的統一領導;構建經濟組織帶動機制,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構建社會組織協同機制,推動“五社聯動”示范社區建設;構建群團組織助推機制,強化黨建帶群建工作,不斷延伸群團組織服務鏈條;構建人民群眾參與機制,實現“民有所訴,我有所應”。
在健全“141”體系方面,著力夯實“一中心”指揮中樞,大力推進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標準化建設;強化“一網格”前端哨所,完善村(社區)網格動態調整機制,優化網格力量配置,打造示范網格驛站,推動數字化在網格深度落地應用。
在深化“四治融合”方面,突出“自治”強基,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村(社區)干部聯系群眾機制;強化“法治”保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認真踐行“浦江經驗”;促進“德治”教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智治”賦能,統籌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數字鄉村建設。
每周,高陽鎮熱鬧的“平湖壩壩會”都會舉行,居民們圍坐一席,為社區的大小事務出謀劃策,氣氛熱烈。
如今,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共享發展成果,也正是這些生于斯長于斯的百姓共同見證了這座臨江山城的揚帆起航。
鏈接>>>
推進強縣富民 云陽將打造“四個新樣板”
打造西部地區“小縣大城”新樣板:60%的常住人口在城區居住,70%的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90%的稅收在城區產出;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
打造山區庫區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板: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全面縮小,“半小時上高速、一小時到縣城”全面實現,集鎮通天然氣全覆蓋,農村集中供水率達95%,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基本實現,鎮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全覆蓋,全面推行基層養老服務“四有五助”,探索城鄉公共服務地方標準。
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樣板:森林覆蓋率達到62.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穩定在95%以上,市外來云游客占比50%以上,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打造市域基層治理現代化新樣板: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渝東北居于前列,成為鄉村善治全市樣板,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25內,創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
羅晶 王琳琳 賴婧 圖片由云陽縣縣委宣傳部提供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