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正式發布
標志著中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進入新階段
4月8日晚7點30分
CCTV-1 綜合頻道首播《焦點訪談》
( 建設美麗中國的“綠色標尺”)走進云陽
云陽縣坐落在三峽庫區長江邊上,有長達196.45公里的江岸線,生豬養殖一直是云陽農業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雖然利潤可觀,但由此帶來的糞尿、污水,以及有害氣體等也對長江造成一定污染。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后,云陽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整改。
云陽縣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科科長張川東:“我們根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科學制定養殖區域劃分方案,在靠近長江827.81平方公里區域劃定了禁養區和適養區,在一塊將近2000平方公里的區域劃定了適養區,嚴格把控‘三高’企業準入,及時關閉、騰退不合理養殖企業,倒逼現有的養殖大戶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br/>
分區管控試行幾年來,云陽關閉了禁養區內的400家養殖場,今年又拒絕了5家養殖大戶落地,并將907家生豬養殖場逐一落入所在街道的管控單元,提出綠色升級要求。
在云陽縣蔈草鎮,一家生豬養殖場在環保部門的指導下,正在進行種植養殖結合的生態循環改造。經過改造,豬圈里的糞污變成了有機肥,污水經發酵后,由高壓水泵抽調到果林里,還能用于澆灌土地。
近年來
云陽縣深學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依托獨特的自然山水和生態資源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堅決扛起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
發揮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
促進美麗云陽建設
時值暮春,日光漸暖。這兩天,在黃石鎮澎溪河流域,數百只蒼鷺和白鷺踏春歸來,在這里紛飛戲舞、繁衍棲息,一幅美好靜謐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
事實上,此番景象并非偶有,近幾年,每到這個時節,成群的鷺鳥就會來到云陽筑巢孵卵,它們為何對云陽這方水土青睞有加?因為這里有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源、充足的食物......“候鳥”變“留鳥”,這是云陽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果。
藍天:做好大氣污染防治與監測
每天清晨,33公里長的環湖綠道上,隨處可見“擁抱”自然的人,他們或是閑適漫步,或是晨跑鍛煉,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愜意自得。
近年來,云陽聚力打好藍天保衛戰,不斷完善大氣防治體制機制,堅持“治企、管車、降塵、禁燒、聯防”的綜合施策,全面推進工業廢氣治理、揚塵污染控制、移動源污染整治、秸稈禁燒等專項行動,全力爭搶每一個藍天;同時,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持續提升環境監測質效,確?!八{天常在”。
走進云陽鹽化有限公司,可以看到,無論是生產車間還是場區道路都十分干凈整潔,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有序開展作業。該公司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環保,投入資金用于環境治理,連續數年碳排放量均未超出配額。當前,云陽鹽化有限公司正在開展超低排放改造,預計2024年底可全部完成。
去年,云陽還開展了冬春季PM2.5和夏秋季臭氧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執法檢查水平。春季發現交辦的106個污染源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夏季實施的活性炭治理設施、“三率”提升、餐飲油煙三大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已完成問題整改75個,移交整改問題453個。
“我們還加強區域聯防聯控,與萬州區、開州區、梁平區、墊江縣、四川省達州市等周邊區縣聯合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聯動工作方案(2023—2025年)》,開展交叉幫扶檢查2次,共計出動執法人員35人次,交辦整改問題44個?!笨h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云陽還采取措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成功申報市級氣候投融資試點,推進“碳惠通”試點推廣項目,在“碳惠通”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平臺開發上線云陽“碳惠林”應用場景,完成“雙碳”常態化監測平臺主體程序開發。
2023年,云陽縣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5天,達標率為94.52%;PM2.5年平均濃度為25ug/m3,較2022年低3ug/m3,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最佳成績。
碧水:繪就人水和諧新圖景
云陽,是一座傍水而生的城市,有著宜人的生活環境。每天傍晚,都有不少市民前往濱江公園休閑散步,在長江大橋下的親水平臺,更是有許多人結親伴友前去吹江風、賞江景。
近年來,云陽堅持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長制,積極開展水源地保護工作和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加強污水處理設施日常監管,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繪就人水和諧新圖景。
眾所周知,云陽是一座全遷的移民縣城,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長江黃金水道穿越縣境68公里,受三峽蓄退水影響,沿江形成了30米高差的消落帶,庫岸生態環境脆弱,如同美麗家園上的一道“傷疤”。
為此,云陽積極探索解決措施,壓實水生態修復責任,在確保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將工程治理、生態修復和城市品質提升有機結合,規劃實施縣城沿江庫岸環境綜合整治,2021年,歷時7年,建成33公里環湖綠道,河湖面貌持續改善,水清、岸綠、河暢、景美初顯。
“自從環湖綠道修好了,我經常跟老伴一起來這邊散步,環境很舒適,山美、水美,來看一看長江,賞賞江景,很安逸!”今年72歲的市民楊英說。
據了解,環湖綠道還曾多次登上中央電視臺、重慶電視臺等各大主流媒體,云陽縣城生態涵養成果在全國推廣,每年接待服務超過100萬人,城市品牌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也是水污染治理的一項重要任務。去年,我縣開展城市黑臭水體環境保護行動,完成2023年度城市黑臭水體環境保護行動現場檢查工作,現場發現問題6個,均已完成整改。同時,還排查農村黑臭水體25條,建成農村污水處理站2座,完成農村環境綜合整治49個,全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3%。
2023年,全縣“一江九河”17個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Ⅰ~Ⅲ類,15個水功能區(國家級7個、區縣級8個)水質達標率100%,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凈土:筑牢土壤環境“保護網”
種一棵小樹,綠一方凈土。這段時間,云陽各部門各單位積極植樹添綠,助力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為美麗云陽建設賦能添彩。
近年來,云陽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土壤調查評估,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強化危險廢物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提升土壤環境承載能力,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在人和街道千峰村,我縣打造了一處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多位一體”的靜脈產業園。所謂靜脈產業,即能將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的行業(因其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如同將含有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臟的靜脈),而靜脈產業園則指建立以靜脈產業為主導的生態工業園,通過靜脈產業盡可能地把傳統的“資源一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一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據了解,位于人和街道千峰村的靜脈產業園規劃總面積近50公頃,包含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協同處置、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理再生利用、建筑垃圾處理、醫療廢物處理、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8個環保項目。該產業園不僅能最大程度地節約土地資源,還整合了分散布局的各類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實現各類設施循環共享。
做好農資廢棄物的回收利用也是打贏凈土保衛戰的重要一環。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公眾參與、以獎代補”的原則,我縣大力推進廢棄農膜回收利用,建成廢棄農膜回收網點115個,實現涉農行政村(社區)全覆蓋;按照“誰生產、誰經營、誰回收”的原則,建立回收網點44個,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2023年,云陽縣全年回收廢棄農膜288.57噸,回收率達93.31%,回收處置農藥包裝廢棄物13.14噸,廢棄物回收率達70%,已回收廢棄物處置率達100%,土壤和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今日之云陽,正揮毫“潑綠”,繪就一幅天藍、水綠、土凈的美好生態畫卷,讓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浸潤美麗家園。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需久久為功。下一步,云陽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抓好美麗云陽建設,做優做靚“一報表一清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迭代升級“九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扎實抓好區域發展生態共建環境共保、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氣候投融資試點、生態振興、數字生態環境監管等6項重點工作,堅決守好轄區環境安全底線,加快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樣板,進一步推動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示范縣。
記者 何曉蓉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