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新云陽的起步之年。云陽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盤點開局年》系列報道,盤點全縣各級各部門在新時代新征程,建設山區庫區強縣富民現代化新云陽的生動實踐!
2023年
云陽圍繞
強縣富民總體目標和“1124”工作架構
以美麗云陽建設為抓手
深化細化量化各項任務
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守護站
修復城市“森林”
因地制宜開展消落區治理
在雙江街道小江快速通道入口處,綿延2.3公里的沙灣上正栽植著郁郁蔥蔥的樹苗,給澎溪河新龍梁岸線的步道增添了生機。
“目前主要針對原白鷺公園主游覽步道的兩側進行了色葉林補植、消落帶修復和人工護岸的柔化處理,讓原有植被的結構在生態修復的過程中逐步優化提升,增加綠地的層次感。”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新龍梁岸線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年限至2024年,治理長度約4.4公里,治理范圍429848平方米,由場地平整工程、養護便道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以及生態修復工程四部分組成。項目總體分三部分實施,2022年度完成沙灣生態修復2.3公里,2023年度完成岸線生態治理1.1公里,2024年度完成牛蹄壩節點的生態修復1公里。
該項目是我縣首批爭取中央資金實施的重慶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之一,于2022年6月開工建設,包括新龍梁岸線綜合治理、澎溪河流域雙江至人和段岸線生態修復、鴨蛋溪流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澎溪河流域鹽廠至黃石月亮街段岸線綜合治理、鳳鳴等鄉鎮生態綠網建設在內,全縣共有26個項目入選,包含示范項目2個、重點項目5個、一般項目19個。
(效果圖)
項目科學規劃選點,聚焦土地綜合整治面積、森林病蟲害防治、地質災害治理、林地提質改造、河道岸堤修復長度、生態保護修復,通過治山理水、保田護林,進一步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自去年啟動以來,現總體進度已達70%。
多年來,云陽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通過實施庫岸消落帶及堆渣區綜合生態修復,因地制宜開展消落區治理,修復改善縣域生態環境,全面提升河岸景觀,助力美麗山水城市建設。33公里長的環湖綠道已筑成地標,成為市民一天的公園、一年的公園、一生的公園。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項目,正是延續這種理念,致力打造的又一生態惠民工程。
(效果圖)
今年,云陽還將對牛蹄壩現有區域進行生態造林,輔以生物多樣性科普宣教廣場建設,使新龍梁成為一個以生境保護、鳥類觀光、科普教育、自然休閑四位一體的生態科普示范基地。
順應生態“基底”
助推農旅融合發展
在鳳鳴鎮太地村太地水庫周邊,聚集了大量的農田、產業園及居民點。為防止居民生活污水及農業生產尾水直排入庫,云陽采取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方式,安裝三格式凈化池處理周邊28戶居民的生活污水,并開鑿植被緩沖帶、營建小微濕地攔蓄80公頃農業生產尾水,有效對水庫水體的潛在污染源進行了阻隔凈化。
同時,云陽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以生態保護、修復、利用為導向,將周邊農業產業園作為生產基底,太地水庫和馬財溝水庫作為生態基底,“香盟?花千谷”產業園作為生活基底,大力開展農業園區整治配套和宅旁空間梳理,助推生態農業公園落地和產業融合發展,將鳳鳴鎮打造成田園景觀化、村莊景點化、農產品綠色化、村民生活品質化的集農業生產、休閑游憩于一體的農業生態公園、農民幸福家園。
云陽縣鳳鳴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涵蓋太地村、馬軒村、黎明村3個行政村和里市社區3個組,幅員面積1511公頃。項目以山水田園基底為優勢,重塑生態安全格局,提升人居環境品質,促進生態價值轉化,實現鄉村振興,打造田園永續、村民樂活的現代山水田園生態圈為目標,通過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對耕地集中的區域進行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保持、土壤改良工程建設。實施農用地整理100公頃;水庫生態修復面積12公頃。
塑造特色江鎮
推動江鎮江村品質提升
近年來,云陽深入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城市品質提升,加快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綠色加工業和生態旅游,對縣城環湖綠道沿長江兩岸向上至巴陽鎮,向下至云陽鎮、棲霞鎮、新津鄉、普安鄉、龍角鎮等地,以及恐龍公園項目內的景觀、建筑形態和風貌進行統一研究規劃,充分考慮地區歷史人文和自然資源特點,強化功能設計,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江鎮”“江村”。
故陵是云陽最早設郡之地,先秦巴楚文化在此地交匯,素有“千年古鎮”之美譽。依據其獨特的鎮區風貌和悠久的文化歷史,云陽縣以“千年古渡,移民新鎮”為目標定位,挖掘分析故陵鎮的價值特征,將生態、文化、景觀三方面作為故陵鎮的主要價值特征,規劃構建“兩帶三區四園”的空間結構,塑造了“生態+文化+產業+生活”協調發展的特色江鎮。
“用好生態和文化兩個寶貝,形成一鎮一品,差異化打造有特色的鎮鄉是我們規劃的總體目標。只有深度挖掘云陽的生態環境、歷史人文等本土資源,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差異化發展,才能避免出現千鎮一面及同質化競爭。”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效果圖)
接下來,云陽將繼續整體推動江鎮特色塑造,江村鄉村振興,全面建成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鎮鄉風景帶、人文薈萃風貌帶、便捷共享游憩帶、綠色發展功能帶,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江鎮”“江村”,突顯江鎮和諧秀逸之美,江村自然拙樸之美。
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優化“一心兩極三片”國土空間格局,構建“一道兩江、三環四片”城市國土空間格局。以“六個提升”為主線,形成“縣城——重點鎮——一般鎮——美麗鄉村”四層城鎮化體系,分類指引人口轉移中轉站、農業生產服務站、綠水青山守護站建設,實現城鄉發展新循環。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