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成成渝地區教育強縣,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教育”,是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為云陽教育事業發展設計的路線圖,也是全縣人民對高水平現代教育的熱切期盼。
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著力提升教育質量,讓每一名孩子享有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真正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縣委吹響了提能升級的沖鋒號,全縣教育系統近萬名教育工作者站在新的起點,在各自崗位用心用情澆灌希望的田野,開局就奮力起跑。
實施集團化辦學改革
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近日,在黃石實驗中學多媒體教室,初三中教育集團組織骨干教師開展聽課評課、學科結對幫扶活動,教室內不時傳來陣陣掌聲。
美觀時尚的教學樓、寬敞明亮的教室、一應俱全的教學設備……隨著黃石高鐵新城建設全面推進,黃石實驗中學這所前身屬于云陽一所極為普通的初級中學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校園環境“硬支撐”短短幾年華麗轉身。
“實施集團化辦學,意在對黃石實驗中學的教學管理、課程改革、教師素質等的引導和扶持,進一步促進該校健全規章制度、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集團理念共通、課程共建、資源共享、師生共進目標。”初三中教育集團負責人、初三中校長姚文明表示,將充分發揮初三中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提檔升級黃石實驗學校教育教學“軟實力”,拉動和集聚黃石高鐵新城人口,助力黃石高鐵新城“成城成市”加速推進。
自云陽推行學區制管理、集團(聯盟)化辦學改革工作以來,云陽教育系統將這項改革作為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改善教育民生、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抓手,創新發展理念,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強強聯合,建立“共享+”多樣態學區、集團共同體,打破傳統簡單校際合作方式,全縣城鄉、區域、校際之間差距顯著縮小,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擴大,教育質量穩步提升。
2017年,云陽通過學區制、集團化、聯盟化辦學等舉措,已成功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檢大考”。截至目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已成立3個教育集團、15個區域型學區、5個教育聯盟,實現農村小學學區制管理改革全覆蓋,初中聯盟化、集團化辦學全覆蓋。
縣教委副主任李繼君表示,下一步,在辦好初三中、青龍小學、杏家灣小學3個教育集團的基礎上,組建好實驗小學、海峽小學、民德小學、雙江小學、云師附小、初一中、初二中等7個教育集團,采用“城區優質校+鄉鎮校”模式,以城區優質學校為集團總校,鄉鎮學校為集團分校,實行教學管理、資源配置、師培師訓、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五統一”管理模式,整體提升全縣義務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加快城區學校建設
做大教育學位供給“蛋糕”
“期待我們的孩子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開始,都能享受到教學質量高、讀書環境好、離家近的優質公平教育。”近年來,隨著云陽經濟社會快速高效發展,老百姓的教育需要也從過去“有學上”上升到了如今“上好學”的更高期盼。
不少家長的“教育焦慮”如何緩解,教育學位優質資源供給又該怎樣發力?
“目前,云陽教育學位供給總體有保證,突出短板在于城鄉不平衡,問題出在城區教育學位‘擠’。就2021年而言,按照國家標準,全縣城區小學學位缺口2600個,初中學位缺口2000個。”談及優質教育供給,縣教委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隨著云陽“雙50”骨架建設拉開,城市發展步伐快步邁進,城區常住人口不斷增長,優質教育學位資源供需矛盾成為教育事業發展必須破解的一個課題。而滿足家長學位需求的殷切期盼,就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教育事業提能升級著力地方之一。
日前,在位于北部新區的初四中項目施工現場,縣教委正組織人員實地查看項目進度,督促施工方在保證安全前提下,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推進項目建設。
“初四中建成后可新增學位2400個,目前項目主體建筑已全面完工,將于今年9月建成投用。”初四中籌建組組長王奕民說,初四中投用后,將有效解決周邊中小學適齡兒童的入學難問題,全方位提升北部新區公共教育服務水平。
初四中即將建成投用,是云陽加快推進城區學校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縣教委以推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學質量為工作主線,以老百姓的實際獲得感為檢驗標準,打好優質教育資源發展組合拳,通過持續新建、改建、擴建一批學校,不斷擴大城區學位的覆蓋面,做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蛋糕”。
“到2025年,我縣城區將新增學前教育學位5000個,義務教育學位1.4萬個,推動城區教育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縣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縣教委將加快城區學校建設,新建初五中、濱江小學、東城小學、曙光小學,改建擴容民德小學、復興小學、云陽中學初中部,進一步擴大城區學位供給,全力跑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加速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辦好特殊教育
讓“折翼天使”展翅飛翔
在云陽特殊教育學校九龍校區,一群可愛的孩子正跟著老師一起學習洗車、編竹椅、縫紉紅領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云陽特殊教育九龍校區于2019年移遷至盤龍街道九龍村,現有3個年級5個教學班,學生63名,教師12人。目前,該校共開設了縫紉、家禽養殖、果蔬種植、酒店服務、汽車美容6個專業課程。
“這里每個孩子要能夠自食其力和健康快樂成長,需要教師更多地關心和愛護,傾注更多的心血。”云陽縣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副書記王波說,為了幫助“折翼天使”飛得更高,學校根據孩子們基本認知能力,盡可能挖掘孩子更多的閃光點。
“為幫助縫紉專業學生走進企業頂崗實習,我們還探索實施了‘企業為學生量身定制崗位、學校為企業針對性培養技能’的特殊人才個別化培養策略,與雄業公司達成實習、就業的長期友好合作協議。”王波說。
為助力每個學生都有出彩機會,一方面,該校開創了教育、康復、技能三結合的“陽光121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開展舞蹈、陶藝、特奧、酒店服務、汽車美容、縫紉、藤編、按摩、種植養殖等技能課程,讓每個特殊孩子在校“陽光每一天”的同時,漸漸掌握一門生存技能。另一方面,該校還因地制宜打造校內蔬菜種植園,將生活與課堂深度融合,開發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生活體藝三大系列生活技能課程,讓他們擁有全面發展的能力,激發每個“折翅天使”對多彩生活的熱愛。
特殊教育,小群體、大民生。近年來,縣教委始終將辦好特殊教育作為重要民生實事,全力保障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目前,全縣就讀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少兒有1012名,其中隨班就讀504名、特教學校就讀223名、送教上門285名,在特殊職業高中就讀的學生有62名,特教學校共有285名殘疾學生集中就讀。
“接下來,我們將啟動學校擴容建設,增加康復肢動訓練等功能室6個,滿足增設專業拓展學段的功能需要。同時,在今年秋季將開辦特殊學前教育班,計劃招收10名特殊學前幼兒;增設盲人教育專業,計劃招收6名盲童。持續辦好特殊教育職業高中,進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體系。”云陽縣特殊教育學校工會主席解紅梅說,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是特殊教育事業提能升級的不懈追求。
提能升級大發展,篤行不怠在行動!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委主任李保宣表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縣教委將深入貫徹落實縣黨代會工作要求,堅持“三新一高”導向,立足實際,著眼長遠,抓重點、破難點、顯亮點,明確黨的建設、教育供給、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內涵發展、名師工程等14項提能升級重點任務,分年度制定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舉措,責任落實到人。同時,狠抓實踐轉化、成效評估、督導考核,全面開創“教育黨建提檔升級、教育供給充足優質、教育質量上檔升位、優秀人才競相涌現”的教育發展新局面,加快成渝地區教育強縣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提能升級助力譜寫全面建設“五地一支撐”社會主義現代化云陽新篇章。
記者 李歆宇 楊力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