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陳學容 作者:記者 吳憂 李歆宇 發布時間:2021-12-20 16:59:41
“不論在哪個崗位,也不管在哪里工作,他總是腳踏實地,用心用情為我們辦實事、解難題。”熟悉的群眾,這樣評價譚可。
譚可是青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是一名縣黨代表。任職以來,譚可始終把做好群眾工作作為初心使命,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埋頭苦干,為群眾排憂解難,贏得群眾的信任。
為群眾解難事 老舊小區煥發新活力
“現在,居住環境怎樣?”“小區多了黨群心連心娛樂室,還規劃了停車位,環境改善了,心情舒暢了。”近日,譚可來到曲軸小區二單元,與住戶王天慈交流老舊小區改造后的居住感受,向居民聽取意見建議。
“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事兒就是我們工作的著力點。”當前,青龍街道不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的愿望就是期待政府多實施一些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青龍街道人口多,目前有老舊樓院467個,由于建成時間久、設施設備老化、功能不完善、物業管理水平低,群眾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呼聲很高。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近段時間,譚可帶領相關工作人員經常到社區樓院走訪,組織召開群眾代表座談會,與群眾面對面聽訴求,聽心聲,并積極與縣上相關部門溝通,邀請設計單位對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拿出針對性的改造方案,破解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
“小區的化糞池經常堵塞,我們反映情況后,譚書記從整改、設計到施工都要過問,來來回回跑了好多趟。”長通公司宿舍居民陳萍說。
為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青龍街道按照輕重緩急對老舊小區逐步進行改造。同時,還創新物業管理辦法,提出“1+5”的小區議事機制,實現小區管理“五有五化”目標,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今年,青龍街道實施移民小區綜合幫扶項目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1個,完成投資4817萬元,整治小區院壩20處,改造雨污管網2762米,完成無水高層消防整治136棟。
抓經濟謀發展 帶領群眾同奔致富路
“只有群眾腰包鼓了,生活富了,這才叫真的好。”作為青龍街道的“領頭雁”,譚可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
鑒于青龍街道城市閑散勞動力多的實際,譚可帶領街道一班人充分論證,提出“產城融合、以業興城,以企業帶動就業、以企業帶動增收”發展思路,為街道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落實了經濟發展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制,建立目標、責任、任務三張清單,從規上工業企業培育、個轉企、招商引資等方面細化任務,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任務、街村(社區)上下齊抓產業發展的合力。”譚可說。
在聯宇電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有序地生產電子產品。目前,聯宇電子廠已進入穩步發展中,簽約資金 1.05 億元,帶動群眾就業300余人。
“企業原來在福建,搬回云陽發展時,譚書記帶領街道一班人,幫我們協調廠房,辦理手續,解決招工,全程幫助解決困難。”聯宇公司行政主管孫玖蘭說,公司從月初洽談到正式投產,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服務筑暖巢,引來“金鳳凰”。在招商引資和企業落地建設中,譚可帶領一班人始終把服務企業作為振興實體經濟、激發企業活力的重要舉措,組建12支企業服務隊伍,建立機關干部“1+N”結對幫扶企業機制,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今年來,青龍街道新增市場主體1331家,完成項目招商簽約6個,協議資金2.03億元,到位資金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2.1億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譚可說,作為一名黨代表,在今后工作中,他一定要以更嚴的要求、更實的作風為民分憂,多關心老百姓腳下的路、門前的燈,真正把老百姓的煩心事、揪心事解決好。
(記者 吳憂 李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