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陳學容 作者:記者 譚啟云 汪婷婷 發布時間:2021-12-20 10:24:51
在巴陽鎮,有個村落名為“永利村”,在短短五年內,它從一個干勁不足的后進村,變成了奮勇爭前的先進村。而在這蛻變的背后,都與該村黨支部書記萬丹的努力分不開。五年內,萬丹帶頭建強黨組織,改善干群關系,凝心聚力創事業,讓永利村唱響了農業強村、產業富村的鄉村振興之曲。
盡心盡力 為每位村民服好務
近日,記者見到萬丹時,他正在村民楊德富家調解矛盾糾紛。“我們家十幾棵果樹都被挖掘機挖斷了。”原來,前不久村里引進的重慶農高集團在該村建設的云陽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生態處理中心項目因施工不當毀壞了楊德富家的部分農作物,由此產生了矛盾。“在施工過程中,我們的施工工作隊,對原來勘界的范圍內進行施工,同時他們在不清楚的情況下把楊德富家里沒有補償的柑橘樹挖除了。”萬丹說。
經過溝通協商后,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對所毀成年果樹給予適當補助,化解了此次矛盾糾紛。像此類矛盾糾紛,萬丹處理起來總是游刃有余。他說,雖說老百姓有時不理解,但作為村干部也要盡心盡力地為每一個村民服好務。
巴陽鎮永利村村民楊德富介紹,開始修路都是為了村民通行方便,剛好遇到他們家土地在公路周邊,損失比較大,但是通過萬支書以及村干部合情合理的反復做工作進行工作溝通,最終達成共識,成年果樹以每棵200元作為補償。
激發發展新動能 做到示范引領作用
作為永利村的“當家人”,萬丹上任伊始就意識到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他通過狠抓班子建設,堅持以黨總支為核心,辦事公開透明,讓群眾明白,使群眾放心;提升黨員素質,抓好黨的陣地建設,嚴格落實干部值班制度,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始終把群眾冷暖掛在心上,打造過硬的基層黨組織隊伍抓好黨總支建設,通過各項制度約束每位黨員的行為,發揚民主,嚴格程序,提高黨總支的戰斗力等舉措。這些舉措為永利村各項工作高效開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在重點項目推進、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產業振興中,每個瞬間都能看到黨員的身影。他們充分體現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組織就是一座堡壘的示范引領作用,在鄉村振興過程中不斷激發發展新動能。
“最開始工作時由于經驗不足,村支兩委和黨員凝聚力不強,導致工作安排下去也無法實施落實,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經常到黨員和村民代表家去入戶走訪又了解情況,他們對我們提出一些意見、獻策,用一年時間對經驗進行總結、工作方式方法改進,一年后,村民們的矛盾都及時化解了。”萬丹說。
鄉村振興 關鍵是產業振興
近年來,萬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引進3家規模生豬養殖企業,同時與重慶農高集團成功簽訂云陽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生態處理中心合作項目,預計年處理糞污和農作物秸稈20萬噸,年產有機肥5萬噸,實現產值8億元,推動全村形成了“生豬養殖——有機肥生產——綠色水果種植”循環經濟模式,去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超過100萬元。
該村主要是以黨支部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支兩委干部全民招商,通過“走出去、引進來”選企業,把有實力適合村發展的企業引進來,主要以優質的“保姆式的服務”,對企業進行全程跟蹤式保姆式服務,讓企業在村里能夠安心生產。
激發群眾動力 提升村民幸福感
自上任以來,萬丹堅持主動走訪,化解群眾矛盾150多起;推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充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群眾集資70余萬元新修產業公路11.5公里,解決群眾出行問題,暢通產業發展道路;大操大辦整治、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去年永利村榮獲“重慶宜居村莊”稱號。
永利村以黨支部來激發群眾的動力,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該村集資73萬元,修建了11公里產業路,公路修建好后,村里的農產品價格比沒通路之前的價格提高了三分之一。
如今的永利村,村莊整潔優美,人民安居樂業。村民不出村就能找到收入頗豐的工作。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在巴陽鎮永利村均得以實現。他是地地道道的永利人,他想為家鄉做一點事。
萬丹表示,他是地地道道的永利人,他想為家鄉做一點事;作為一個縣黨代表,首先應該把永利村的產業發展更上一個臺階,讓村民的收入越來越高,讓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并按照該村的鄉振興規劃,將農旅融合和康養小區作為永利村的試點; 在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要帶領村民越走越遠,讓該村產業越來越興旺。(記者 譚啟云 汪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