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平安鎮緊密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斷加大各項整治工作力度,努力為居民創造干凈整潔、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近日,平安鎮茨菇路二巷轄區的居民看著新修繕的道路,不斷稱贊。平安鎮茨菇路二巷轄區內有群眾200余戶1000余人,進出流量大。原來路面低洼不平,雨天道路更是泥濘不堪,還有違法建筑等,對來往車輛、轄區居民的出行安全造成較大隱患,居民要求硬化公路、拆違的呼聲很高。
當地政府了解到居民們的訴求后,將此項工程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的民生服務清單,并組織工作人員赴現場進行勘察,聽取居民的需求和意見,制定合理的道路硬化方案。目前,已經完成道路硬化工作,同時對5處違法建筑也進行了拆除,這條困擾了居民多年的道路被整治一新,居民走在路上,喜在心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平安鎮黨員干部融入群眾,聽民所想,通過前期入戶調查、走訪群眾等形式了解到平安廣場公共廁所不僅設施損壞嚴重,而且臟亂不堪,有時候還有異味飄出,影響著居民的生活。政府了解情況后,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目前該公廁已修繕改造完成。居民們在公園散步鍛煉,路過維修后的公廁,直夸這里的公廁舊貌換新顏。
在平安鎮濱河路,路燈損壞也是收集的民情之一。之前濱河路路燈因年久失修,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存在安全隱患。鎮里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深入走訪、調查,發揮自身優勢,籌措資金并協調有關單位,對該路段道路損壞的路燈、電箱、電纜等進行全域摸排、修復、更換,經過施工人員加班加點的作業,已經損壞的路燈全部換成了嶄新的。
今年,平安鎮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針對場鎮背街小巷臟亂差、違法建筑、路燈、公共廁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整治,天藍、地凈、路平、燈亮、樹綠的美麗鄉鎮新畫卷正徐徐展開。除此之外,平安鎮在改善街道“顏值”的同時,農村人居環境也在顯著改變。
走進平安鎮紅關村,記者看見房屋嶄新靚麗,公路干凈寬敞,環境整潔優美,一個潔凈清爽的小村莊映入眼簾。
紅關村在改造前,公共服務功能不完善,村內垃圾多,雜物多,環境較差。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平安鎮紅關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將舊木料扎成了籬笆,將菜園周圍設置了木柵欄,在墻面繪制上精美的圖案,在村內設置垃圾桶,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變化給村里群眾帶來了生活方式的轉變、思想意識的轉變和精神面貌的轉變。如今的紅關村變了新模樣,村莊干凈、整潔、有序、舒服,村民們漫步村中,如同漫步于美麗畫卷之中。
近年來,平安鎮扎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收到了較大成效。平安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群眾所期盼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經濟等方面加大投入,增加群眾的生活幸福感,獲得感,切切實實為美麗平安、活力平安,增光添彩。
(記者 鄭紅均 實習生 陳家駒)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