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通訊員 黃舟)4月1日,石門鄉機關干部民兵、鄉屬單位職工、社區黨員群眾及師生代表來到張久厚烈士紀念碑前,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張久厚烈士紀念碑坐落在石門鄉石門社區13組冒風埡處,1967年村民自發立碑,碑體系石刻,基座長、寬各1.2米,高0.25米。基座中間鑲嵌一塊高2.2米、寬0.8米的紀念碑。碑正上方鐫有一顆“紅五星”,其下刻有毛主席語錄“要奮斗就會有犧牲,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中下方正中鐫刻著“永垂不朽·張久厚烈士之碑”大字,兩側是張久厚烈士的事跡簡介。2017年,張久厚烈士紀念碑被列為云陽縣保護性建筑石刻名錄,同時被辟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青山不語,蒼天揮淚。全鄉黨員干部、民兵群眾和師生代表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來到紀念碑前。少先隊員代表為張久厚烈士敬獻了花籃,大家鞠躬默哀,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敬仰之情。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在鮮紅的黨旗下,全體黨員舉起右拳,重溫了入黨誓詞,再次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史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禮,增強了作為共產黨員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緬懷先烈學黨史,堅定信念跟黨走。”鄉武裝部部長、副鄉長吳祠波講述了張久厚烈士的感人故事,他說,張久厚是河南人,生于1920年,1939年入伍,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二六師三七七團某連副排長,1948年隨大軍挺進大西南,乘勝追擊國民黨蔣匪殘部,在王家坳(今石門)與敵人進行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9歲。“革命先烈是永遠的榜樣,革命精神是不朽的豐碑。”
心中有家鄉,腳下有力量。“張久厚烈士是革命的先行者,也是我們前進的風向標。作為少先隊員,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銘記英雄,勤奮學習,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好少年。”少先隊員陳春霖表示。
“走了再遠的路,也不能忘記初心。初心就是革命先烈對黨忠貞不二的忠心,初心也是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愛心。今后,我一定緬懷先烈學黨史,擔當作為建新功,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鄉村振興行動,為黨的百年華誕交出滿意的答卷!”黨員、民兵干部劉令十分感慨。
活動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高亢嘹亮的大合唱中結束。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