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陽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李旭忠 陳學容 作者:記者 劉太興 發布時間:2021-01-27 15:39:43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縣人大代表,中山外語學校心理教育老師顏曉榮就是這樣一位給孩子們心里播撒陽光的人。特別是面對新冠疫情這樣的重大事件對師生的劇烈心理沖擊時,她帶領全縣專職尖子心理教師從居家學習到復學適應,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從“心”出發,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寒假期間,同學們除了注意自身安全,也要注意學會怎么跟家人相處,才能過一個愉快的假期。”從2012年回到云陽工作,顏曉榮在中山外國語學校建設了全縣第一個心理工作室開始,她已經在這個工作室工作快10年時間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她常規的校園日程表,同時也是她最忙碌的一年。
“這一學期每天基本上都在4到6個學生,以前是不可能達到這個量的 。”顏曉榮一邊擺弄活動室里的沙盒一邊說道。受疫情影響,部分有社交障礙的學生,由于被“剝奪”了與老師、同學的正常交流和互動時間,加上依賴于電腦、平板和手機來進行的虛擬狀態下的線上學習和交流互動,出現或進一步加重了他們的“自閉”心理和行為。針對這種情況,顏曉榮根據從事心理學教育多年的經驗從各個方面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
在學校方面,心理健康的教育技能不只是心理老師的專屬,班主任和廣大學科老師也同樣不能落下。提高學校老師的職業歸宿感和獲得感,從而有效地去識別學生們心理上的困難;在家庭教育方面,學校和老師積極引導好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同時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成長階段中的心理狀態,有效地與學校搭建起一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橋梁。
在做好任職學校的學生心理問題規劃后,顏曉榮還通過直播網課、線上培訓等方式對全縣中小學校的師生及家長進行培訓。
“2020這一年就借助云陽縣教委的平臺,對全縣的學校做的培訓大概就有三場左右。”顏曉榮說,特別是疫情期間,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量非常巨大,她直播網課高達20余場次。
初“心”不改,呼吁社會關注心理健康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顏曉榮一直關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幾年,正是在她的不斷呼吁下,目前全縣中小學都實現了心理輔導工作室和心理健康專職兼職指導老師的全覆蓋。
“其實心理學,它不是一個矯正疾病的科學,它反而是讓我們更具備幸福能力的科學。”在談到專業認知時,顏曉榮神色堅定。來訪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不是社會上描述的那么“草木皆兵”,也不是大眾想象之中的“無解之謎”。大多數的問題依然聚焦在學生學習壓力、和父母相處以及和同伴相處的困難上如何解決的常見心理狀況。
“新冠疫情的發生必然會帶來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挑戰,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在顏曉榮看來,把心態放平和,適當地放松是家長基本所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作為教育者也作為父母,應該去成為孩子們的一個容器,看孩子在哪些方面上是需要幫助的,然后穩穩地陪伴著孩子度過這個階段。而孩子也就能夠獲得心理免疫力和復原力的一個機會,保持在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下。
“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關注。”她希望通過人大代表這個平臺,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家庭,走入社會,讓更多的人知曉,讓全社會共同關注健康教育,把心理障礙消滅在萌芽狀態,讓孩子健康成長。(記者 劉太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