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縣城全景 |
三國印巷 |
月光草坪 |
云陽,因“四時多云、山水之陽”而得名。
“十三五”時期,云陽縣深入貫徹落實“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設“成渝地區公園城市標桿地”為目標,堅持“生態化、人文化、現代化、國際化”理念,把城市當景區打造、當客廳管理,持續提升城市“三化”“三管”水平,深入實施“七大工程”,全面夯實“馬路辦公”,為云陽繪就“干凈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畫卷。
聚焦提升城市品質 讓城市更貼心更有溫度
巴山渝水逶迤處,川陜鄂渝交匯點。依山傍水、宜居宜游的云陽,素有“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殊榮。
近段時間以來,家住云陽縣城民德廣場附近的殘障人士舒青山,吃完晚飯后便習慣坐著輪椅去廣場上玩一玩。“現在很方便,上下臺階有緣石坡道,有無障礙道路,我不用麻煩別人,也能輕松到廣場上。”而在之前,為了不麻煩家人和旁人,舒青山往往選擇不出門,更別提到廣場上放松心情。
城市的幸福感往往在于細節,一個緣石坡道、一段順暢盲道、一臺無障礙升降電梯……正是這些在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無障礙設施,能讓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老年人輕松行走,讓推著嬰兒車的媽媽不再犯愁,讓各類人群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近年來,云陽縣累計新建、擴建、改造主次干道無障礙設施道路103條、199千米,新建、改造坡化路口3300余處,城區坡化道路設置率達98%以上,城市中心區安全島的輪椅通行率達100%;主次干道修建盲道達165公里,其長度達到城市主、次干道的1.5倍。2019年,城區主干道行道板進行了高標準改造,盲道建設全面提質,城區道路無障礙普及率達100%,讓出行不再有障礙。
2020年,云陽縣高質量通過“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縣”國家級檢查驗收,成為全市目前唯一的無障礙環境示范城市。
成功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縣”只是云陽城市品質提升的一個縮影。“十三五”以來,云陽圍繞城市內涵提質,著力完善城市功能。
最近,移民大道、大雁路一帶的居民都感嘆道,入夜時分的人行道好像與過去有些不同了。道路兩旁的燈更亮了、景更美了,出行更安全更舒心了。
去年以來,云陽縣城市管理局緊緊圍繞“燈明景靚”民生工程,大力推進城區人行道照明改造,著力解決人行道有燈不亮、樹枝遮燈等實際問題,切實保障市民早晚出行安全。據統計,全縣新安裝路燈2000余盞,占目標任務的200%。推行城區綠色照明,實現LED綠色照明全覆蓋。強化路燈集中管理和控制,路燈集中控制率90%以上。強化照明設施的維修維護,消除城市暗盲區,建成區裝燈率100%。
2020年12月初,云陽雙江大橋全新亮相,重新擔負起連接澎溪河兩岸的重要樞紐作用。嶄新的雙實線和純黑的瀝青路面黃黑相間,過往車輛有序通行,橋面兩側的智能路燈已投入使用。
近年來,云陽全縣累計完成道路“白改黑”20萬平方米,提檔升級人行道10萬余平方米,背街小巷綜合整治5萬平方米;道路設施完好率98%以上,道路平整度、舒適度大幅提升。城市橋梁隧道等結構設施檢測率100%。2020年完成長江大橋、雙江大橋等大型結構設施的病害整治,提高了結構設施安全承載能力。新增停車泊位1.2萬個,城區現擁有停車泊位35176個,城市停車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
聚焦提升城市顏值 讓城市“近者悅遠者來”
冬日的暖陽下,蜿蜒33公里的環湖綠道宛如一條城市“綠脈”,將梯田花海、月光草坪、濱江公園、陽光沙灘、水上花園、石來運轉公園等沿線景點、景觀串珠成鏈。
如今的云陽,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讓城在園中,人在景中,成為現實的可觸可感。
在云陽縣望江大道桂簇香山小區,“藏”著一座全新的小游園——香山游園,公園內曲徑通幽、綠樹成蔭,附近居民有的坐在休閑座椅上悠閑地聊著天,有的帶著孩子在公園里漫步嬉戲。
幾個月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路邊設著圍擋的閑置地塊。經過打造,這里已變身成為一個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小游園。
近年來,云陽縣按照“城美山青”工作部署,推進園林綠化精品工程。按照“一帶兩江,七彩生活”定位和 “碧水青山、綠色低碳、和諧宜居、人文厚重”的原則,推進環湖綠道建設、濱江公園提檔升級,建設園林綠化精品。以公共綠地、道路節點提質為基礎,打造園林綠化精品。
推進城市綠肺保護工程。推進龍脊嶺公園、萬步梯步道山體彩化工程,實施色葉植物彩化1萬余平方米。推進城區社區邊角地塊綠化,整治城市閑置地和裸露地,植綠416000平方米,打造城市綠地通廊,消除城市山體綠地“禿斑”。
推進綠化專項行動。推進“坡坎崖綠化美化”“鏟菜植綠”“拆圍透綠”三大專項行動,以邊角地整治、坡坎崖綠化美化為依托,見縫插綠、消除綠化空白,建成一批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小游園、小廣場、生態停車場。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89處、43萬平方米,建設示范點14個,彩化、美化山體11萬平方米;完成鏟菜植綠144處、54萬平方米,治理消落區10萬余平方米;完成在建工地施工圍擋、單位小區圍墻美化90處、閑置地塊圍墻(圍擋)美化17處、拆除圍墻1000余米,打造游園、節點7.8萬平方米,實現了市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推進城市綠線修復工程。探索推進“一江兩岸”消落區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工程,對濱江路沿線消落區進行生態修復,栽植水生植物10萬余平方米,修復城市濱江綠地“裸岸”。
“十三五”時期,云陽縣共新增建成區綠地面積37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376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235萬平方米。全縣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3.8%、綠化覆蓋率達到46.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5平方米,伴江公園坡坎崖治理項目被評為“重慶最美坎崖治理項目”。完成國家園林城鎮(南溪鎮)創建,完成國家園林縣城的復查驗收,全縣城市綠地管護優良率達到90%以上,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有了大幅提升。
聚焦提升治理水平 “三化”“三管”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長席子碼頭辦公內容:研究解決貨車、三輪車停放問題及濱江路車輛亂停亂放問題;民德廣場交叉路口辦公內容:研究解決馬路市場問題;悠然居旁支路辦公內容:解決消防通道整治問題……這是去年7月28日,云陽縣開展的一次“馬路辦公”的內容。
當天,云陽縣由相關縣領導牽頭,縣政府辦公室、縣城市管理局、縣交巡警大隊、縣住房城鄉建委、縣衛生健康委、縣消防救援大隊等單位負責人組成工作組,來到城區開展馬路辦公,指導城市管理及交通秩序管理,現場解決相關問題。
城市管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云陽縣建立“細管”標準規范,強化“智管”支撐,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常態化開展“馬路辦公”,深入推行城市綜合管理“五長”責任制,推進“大城細管、大城智管、大城眾管”。
在大城細管方面,云陽縣城管局實施精細環衛,強化日常保潔,開展“街凈巷潔”行動,加強主次干道管理。以示范點和示范小區來推進全縣的垃圾分類,實施現有垃圾房、中轉站、壓縮站、處理場等設施改造升級,建立起規范標準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體系。
在大城智管方面,全縣積極推進城管系統GIS地圖擴容,數字城管GIS地圖達23平方公里,實現建成區數字城管地圖全覆蓋;城市管理基礎數據依規普查確權入庫覆蓋率100%,整合全局系統視頻監控335處,建設智慧燈桿127桿,數字城管系統GIS地圖擴容至23平方公里,基本實現建成區全域覆蓋。
在大城眾管方面,全縣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到城市綜合管理中來,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深入推進城市綜合管理“五長”責任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目前已基本實現街道、社區管理常態化、規范化;常態化開展“文明在行動,云陽更潔凈”“周六文明勸導”“小手牽大手”等活動,激發市民“主人翁”意識,主動參與城市管理,濃厚了“共建共治共管共享”氛圍。
尤其在常態化開展“馬路辦公”方面,云陽縣下沉管理重心,堅持把辦公室設在馬路上,以路為崗,做到城市管理工作研究在前沿、問題發現在一線、矛盾解決在基層。縣四大家領導堅持帶頭開展城市管理“馬路辦公”,分管副縣長堅持每周開展“馬路辦公”,部門負責人積極參與“馬路辦公”,云陽縣城市管理局、鄉鎮(街道)班子常態化“馬路辦公”,形成了“馬路上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城市管理理念,建立了“發現問題—交辦問題—處置問題”的工作機制,解決了一大批以往督不動、無人管的城市管理頑疾。
展望“十四五”,云陽縣將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圍繞成渝“公園城市標桿地”目標,加快實現城市管理精細長效,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推進智能化城市管理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凸現具有云陽特色的公園城市,繪就“干凈整潔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業宜居宜樂宜游、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畫卷。
云陽報第202008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