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陳愛玲)日前,從政協重慶市委員會辦公廳傳來喜訊,云陽縣政協譚云翔、云陽縣環保局任華撰寫的《黃道春:“三牛”局長》,榮獲2019年度“重慶市政協好新聞”一等獎。
據悉,今年6月,市政協辦公廳、市委宣傳部聯合開展了2019年度重慶市政協好新聞征集活動,中央駐渝及市屬有關新聞單位、有關境外駐渝媒體、市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區縣(自治縣)政協共同參與,共收到新聞作品130件。經過評委組認真評審,共評出2019年度“重慶市政協好新聞”獲獎作品64件。
此次獲獎作品分為“新聞媒體”與“市政協參加單位及區縣政協”兩組進行評選。其中,市政協參加單位及區縣政協組共30件作品獲獎,合川區政協《“駐村日記”:涼泉村的暖流》、璧山區政協《伊莎白·柯魯克的璧山情》、銅梁區政協《九塘村的“賣瓜郎”》、云陽縣政協《黃道春“三牛”局長》、南川區政協《牽手老楊家》榮獲市政協參加單位及區縣政協組的一等獎。
《黃道春:“三牛”局長》講述的是被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的云陽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黃道春,他作為一名政協委員,34年來始終戰斗在環保一線,把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當作自己的畢生追求,履職盡責,為推動云陽政協工作以及環保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新聞鏈接 《黃道春:“三牛”局長》
http://zxb.ccppcc.cn/content/2019-08/06/007815.html
黃道春:“三牛”局長
作者 譚云翔 任華
2019年6月25日下午4點30分,北京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和剛剛受到表彰的192名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98名“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代表親切握手并合影留念。此時此刻,站在第四排的云陽縣政協委員、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黃道春滿眼噙著激動、幸福的淚水……他是重慶5名獲得“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中唯一的政協委員。
黃道春現年56歲。22歲中專畢業分配到云陽縣建設局環境保護辦公室時,環保辦還僅是建設局一個科,如今,34年過去,環保辦改為生態環境局,而黃道春始終在環保路上,成為人們口中的“三牛”局長。
帶方便面出差的“拓荒牛”
1985年,黃道春到建設局環保辦后,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作。監測站只有3個人,人手少、工作繁重,起初他對業務不熟悉,對一些專業技術指標不懂,他一邊虛心向老同志學習,一邊借來專業書籍,晚上把自己關在房間不斷地“啃”,很快便掌握了監測知識,不到一年時間工作上就“放單飛”了。1995年5月,原云陽縣環保局正式掛牌成立,黃道春開啟了環保一線的新工作。
1998年黃道春擔任環境監測站站長后,經常下鄉開展環境監測。單位上沒有汽車,他就坐公共汽車,通常早上六七點出門,晚上七八點才回家。為適應環保專業性強、知識復雜的要求,他報考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化學與環保專業,邊工作邊學習,刻苦鉆研,很快成為單位骨干。
三峽工程移民搬遷,云陽是庫區唯一全遷縣城,也是出了名的庫區財政窮縣,環保局資金不足,唯一的希望是得到對口支援省份的支持。黃道春和3個同事,自帶了4箱方便面,從云陽乘船東下前往千里之外的南京求援。一路上,餓了啃方便面,渴了喝礦泉水,舍不得去客船餐廳買菜吃。同艙室的旅客開玩笑說:“你們幾個哪像干部出差喲,這么節約。”黃道春回答說:“能節約一個算一個吧。”經過四天三夜的旅行,終于找到江蘇省環保廳。功夫不負有心人,憑著一片真誠,江蘇省環保廳很快向云陽環保局伸出援手,幫助云陽縣環保局解決了大難題。
2006年,黃道春升任縣環保局副局長,開始獨擋一面。2011年,云陽縣創建市級生態縣的牽頭任務落到縣環保局,環保局決定黃道春為總牽頭人。云陽有42個鄉鎮(街道)、400個村,按照規定,必須80%的鄉鎮和80%的村通過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的驗收。當時,只有水口鎮是國家級生態鄉鎮,要想獲評困難重重。
“我們沒有工作經驗,只能靠慢慢摸索。”黃道春說。從接到任務的那一天開始,早出晚歸就成了常態,他有時一天繞山路到四五個鄉鎮指導創建工作,白天下鄉,晚上回家后整理工作筆記,把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鄉鎮進行整改,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2016年。這一年,黃道春一班人“苦熬”6年終于贏來豐厚的回報,云陽縣成功創建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示范縣創建成功不僅僅是一紙榮譽,更是為云陽生態環境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監測顯示,2018年云陽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8天,占比95.3%,全年空氣質量狀況全市排名第三,渝東北片區第一。“一江四河”水質保持Ⅱ—Ⅲ類標準;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0.7%。
青山蔥郁,綠水蕩漾,隨著云陽“生態興縣、旅游強縣”發展思路的深入實施,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活動,綠色正成為云陽最生動、最耀眼的顏色。
30年無公休的“老黃牛”
“我是農民的兒子,沒有其他過硬的本事,唯有老黃牛的干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干好本職工作是我的本份。”多年來,無論是隆冬還是盛夏、凌晨還是深夜、周末還是節假日,企業車間、礦山、石場、畜禽養殖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我做得不夠。”這是黃道春常常說的一句話,在縣環保局班子成員中,他的資格最老,分管科室最多,其他領導分管兩三個科室,他卻分管六個,每每征求他的意見時,他總是爽快地回答:“既然組織上信任,我別無二話,把分管工作干好。”
黃道春在工作上從不分份內份外,同事們總是親切地稱他為環保戰線的“老黃牛。”在云陽,很多與黃道春打過交道的企業主感慨地說,黃局長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但他身上始終充滿了熱情和干勁,干工作樂此不疲。據同事介紹,黃道春患有比較嚴重的高血壓,但他仍然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工作上,34年來,沒休過一次公休假。2018年3月,為迎接國務院驗收,云陽開展脫貧攻堅“百日戰役”,黃道春被派到江口鎮蓼葉村擔任指揮長,工作在村上、吃住在村里。5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村里張支書對他說:“黃局長,你嘴唇怎么是紫烏的?”黃道春找來鏡子一看,果真是紫烏色。在大家的勸說下,他打電話向縣領導請了一天假回到縣城。第二天上午在愛人的陪同下到縣醫院檢查,結果為重度冠心病,醫生勸他吃藥休息。但他想到脫貧驗收已進入倒計時,村上離不開自已,便請醫生開了一些藥,不顧愛人的反對,當天下午又趕回到村里。直到7月初,國務院宣布云陽縣整縣脫貧摘帽后,他才回到單位。
堅守初心的“孺子牛”
黃道春時常對身邊的同志說,群眾的滿意是干環保工作的動力。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崇高偉大的事業,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和人民的生活幸福,黃道春發自內心地認同這份事業,熱愛這份事業。
“為企業服好務,是自己應盡之責。”他用這句話鞭策自己。他到企業總是匆匆來,又匆匆去,有時到了飯點,企業負責人想留他吃個工作餐也被他婉言謝絕。縣鹽化公司負責人說,黃局長起初帶著人來我們企業,我們還認為是來找茬,開始有些抵觸情緒。通過接觸才發現他平易近人,不是來罰款的,是幫助企業服務發展的,“我們從內心佩服他”。原來云陽縣鹽化公司年產60萬噸真空制鹽項目,按照環保要求,應于2014年配套建設煙氣脫硝設施,但投資需在500萬元以上,企業難以實施。黃道春了解情況后,發現該項目符合大氣十條規定可暫緩建,建議企業向市環保局報告。企業隨即向市縣兩級環保部門承諾2017年建成,得到市環保局同意暫緩建設。鹽化公司于2017年投資150萬元,建成脫硝設施,目前設施運行正常,氮氧化物穩定達標,實現了雙贏。
因為分管環保項目審批,在工作中,黃道春經常會遇到親戚朋友找他“說人情”,但在他面前此路不通。他說,組織上把自己培養成領導干部,還當上縣政協委員,只有不碰廉政紅線,才能守住生態保護紅線。
在黃道春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云陽縣在全市率先實現所有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被國家評為100個“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之一,重慶市唯一的縣。縣城成為全市環保名城,連續12年獲得全市環保工作一等獎。黃道春榮獲“全國污染源普查先進個人”,被國家生態環境部頒發從事環保工作30年紀念章。2011年初黃道春被推薦為縣政協委員,并選為縣政協常委。擔任委員近十年來,他圍繞群眾關心的環境保護等熱點問題,撰寫的多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被相關部門采納。
“榮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將更加努力工作來報答黨和人民。”如今,黃道春在環保第一線,腳步更加堅定、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