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完成貨運量700萬噸,實現產值9.5億元, 2020年1至5月, 在嚴重的疫情停工停產面前, 公司仍完成貨運量226.62萬噸, 同比上升3.1%。這一串串數據背后無不凝集著云陽縣政協委員、重慶市河牛滾裝船運輸有限公司總經理譚博文的辛勤汗水和付出。近日又傳來喜訊, 長江中上游最大浮船塢“河牛浮船塢”在該公司正式投產。“雖然疫情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挑戰, 但全體船員按照公司統一部署, 心往一處想、 勁往一處使, 一起攻克這道難關。”6月8日, 譚博文告訴筆者說。
今年28歲的譚博文在長江岸邊長大,從小聽慣了川流不息的船舶汽笛聲,波濤澎湃的流水聲,川江船工的號子聲,在幼小的心靈中與長江結下不解之緣。在學生時代的寒暑假他都要到父親公司船上打臨工,從頭學起,從小事做起,大學畢業后立即投入到水上運輸行業,利用所學專業知識,不斷專研,虛心向老師傅學習技術,很快掌握了水手、舵工的操作技能,業務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船舶駕駛專業技能更加熟練,成為公司最年輕生產骨干和駕駛舵手。
重慶市河牛滾裝船運輸公司于2002年7月在云陽注冊成立,經過16年多的艱苦創業,公司現擁有各類船舶90余艘,運力達70萬噸,員工達到1350人,2018年完成貨運量542萬噸,產值達8億元,實現“水上運輸、船舶制造、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綜合水上運輸民營企業,成為重慶市百強企業。
自古英雄出少年。2016年,24歲的譚博文擔任了公司總經理,當起了公司的“掌門人”, 當上公司主要領導后, 他仍然身先士卒, 經常深入生產第一線,處處當表率。一次,“河牛8號” 滾裝船由重慶郭家沱碼頭載車下行至馬鈴子水域觸礁,船體左側底部多處破損,導致船艙及機艙進水、船舶主副機熄火、機艙所有設施設備被江水淹沒,船舶面臨沉沒危險。在這緊急關頭,譚博文臨危不懼,果斷組織青年突擊隊,冒著生命危險抬水泵、背水泥、扛木料進入貨倉、機倉去堵漏,由于缺口水流的巨大吸力,幾次險些被大水吞沒,經過全體船員奮戰三天三夜,船舶終于脫離險境。他不顧身上多處擦傷,忍受傷痛,鎮定指揮,與船員同舟共濟、生死與共,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上千萬元。
要團結帶領上千人的大團隊,唯有自身過硬的本領,自他擔任公司總經理以來,在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堅持科學規劃,注重技術創新,抓住國家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機遇,以市場為導向、以航道為依托、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抓手,譚博文提出“立足長江, 江海聯運,做大盤強,爭創一流” 的宏偉目標, 他搶抓交通運輸部淘汰老舊非標船舶機遇,果斷建造標準化船型50多艘, 使水上運力結構更加優化。他率領“河牛”公司一年一變化,三年一騰飛,從一個小船隊一躍成為重慶市最大的民營航運企業,現有干散貨船82艘, 其中具有裝載集船箱能力的多用途船50余艘, 已投入運營的集裝箱運輸船4艘,先后獲得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重慶市優秀民營企業、重慶市水運行業優秀企業、重慶市港航系統優秀企業等稱號,躋身重慶市水上交通運輸行業領頭雁,2017年12月, 譚博文被長江航務管理局授予“十大杰出青年”。
今年初,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給公司生產經營帶來極大的影響, 市場運價下降, 收入減少。“困難面前, 我們就要有不服輸的韌勁”。 在公司管理層領導會上,譚博文慷慨激昂地代表公司講出了決心。疫情面前, 公司對內實行精細化管理, 做好節能降耗, 并強化疫情防控措施, 對外主動出擊, 搶抓市場機遇, 積極與廣大客戶加強聯系, 廣攬貨源, 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譚博文說, 各位船長在緊要關頭的奉獻、擔當精神深深感染著他。
原來,1月31日, 公司正在江蘇開展運輸工作的“河牛89” 和“榮江018”船上蔬菜、糧油告急, 而當時正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 船上物資無法及時得到補充, 怎么辦?“船員的正常生活必須得到保障!”譚博文得知情況后, 立即聯系江蘇水域就近的公司“榮江028”的船長劉繼學, 請他給予支援。劉繼學二話沒說, 將船上的生活物資交給了其他兩艘船, 自已靠岸裝載時再補充物資。
復工復產后, 譚博文堅持不懈地抓好科技智能創新工作, 5月24日“河牛浮船塢” 及時正式投產。浮船塢長143米, 寬34米, 高17米, 最大沉深8.2米, 有效舉力6500噸, 是目前長江中上游最大的浮船塢, 能為目前在長江上航行的所有船舶提供服務。
“河牛浮船塢的順利投產, 將會為建設長江經濟帶, 實現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及交通強國戰略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時更直接為重慶、為云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奉獻。”譚博文信心百倍地說。
風正潮涌,自當揚帆破浪。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譚博文已日臻成熟,相信他在今后長江航運事業上道路上取得更豐碩的成績…
(通訊員 譚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