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箱,150公斤,兩萬株。5月9日,南溪鎮順豐速運站門前,劉顏忙著將迷迭香幼苗打包,通過自營的順豐速運站發往成都。
2014年,劉顏大學畢業回到云陽,被聘為南溪鎮鹽渠村本土人才——村支書助理。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他對家鄉有著很深厚的感情,一直想在這塊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創新創業能力。于是,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在他心里扎了根。
“你一個大學生,怎么又跳回‘農門’了喲?”剛開始,劉顏的家人有些不理解,但執著的劉顏毅然決定在土地里“刨一刨”:“說不定還能‘刨’個金娃娃出來呢!”
鹽渠村地處湯溪河中游,海拔 300至500米,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暖。劉顏在網上捕捉了一條致富信息——迷迭香用途廣泛,市場需求大,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迷迭香比較耐寒,易種養,一年可種收兩季,一次種植至少10年都有收益。”聊起迷迭香,劉顏喜上眉梢。
2015年,劉顏在鎮村干部的指導協調下,流轉了200余畝土地,還與湖南鑫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積極對接,前往湖南實地“取經”。該公司無償提供技術指導,簽訂訂單合同并對種植出來的迷迭香進行收購和銷售。“基地+農戶+公司+互聯網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模式,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分紅,還能在基地打工。” 劉顏說,“農門也能刨出'金娃娃’,發展扶貧產業能真正實現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2016年,劉顏被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后,他情系群眾,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帶領全村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早、走得實、走得穩。“縣人大代表這個身份承載著一方百姓的期待和重托,群眾選我就是對我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負群眾的厚望。一人富不算富,我要帶大家一起致富。”劉顏眼神里充滿堅定。
鹽渠村2組周德珍是建卡貧困戶,家里有7口人,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帶五個孩子。“農忙時節種莊稼,平時就在基地里上班,手腳麻利點兒,每天能掙百來元。”周德珍說,“不等不靠,勤勞致富,一年1萬多元蠻輕輕松松的哩!”
迷迭香吸引了眾多“蜜蜂”前來“采蜜”。家住高陽鎮桂林村的萬雪琴聽說劉顏種迷迭香很有一套,專程來到基地學習,打算將迷迭香引進到高陽進行種植。劉顏表示大力支持,提供種苗,傳授技術,還負責回收。“我打算利用20多畝撂荒的土地先進行試種,再帶動周邊的村民一起種植。”萬雪琴說。
據了解,鹽渠村扶貧產業有迷迭香、冬棗、果木等,帶動全村流轉土地農戶250戶450余人增收致富。其中,迷迭香將為50余戶村民拓寬增收門路。
采訪中,劉顏給筆者算了一筆細賬:迷迭香干葉畝產可達35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15元計算,除去成本,每畝收益在4000元以上,200畝毛收入可達80萬元。此外,復耕復產后,迷迭香幼苗供不應求,苗圃共育種100萬株,每株售價0.5元,平均毛收入也有50萬元左右。
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大會戰”號角已經吹響,劉顏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這是責任,也是義務。下一步,我要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的先鋒模范作用,拓寬特色產業發展路子,帶動引領群眾創業致富,為助力鄉村振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談起未來規劃,劉顏信心十足。
(通訊員 黃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