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3)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十九場),邀請市商務委副主任彭和良,重慶海關副關長李玉,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副總經理陳忠新,重慶商社集團黨委副書記王建梅就重慶落實支持企業40條及推動外貿進出口等工作情況作通報。市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徐祖國主持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重慶市商務委副主任彭和良就重慶落實支持企業40條,推動商務領域發展步入正常軌道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 |
新聞發布會現場
彭和良介紹,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商務經濟造成的影響,全市商務系統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細落實重慶支持企業40條,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商務發展,全力以赴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持續推動商務領域復工復產,確保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數據統計,截至3月12日,全市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含持續營業)復工復產6718家、復工率96.1%,百貨商超、家電賣場、電子產品市場、汽車銷售門店復工率達98%以上;重點外貿企業(去年進出口額1000萬元以上)復工復產840家、復工率100%;規上限上外資企業復工復產710家、復工率99.4%。市商務委還統籌推進十大服務行業復工復產,已復工36022家,復工率93.7%。
![]() |
彭和良介紹相關情況
六個方面有力有序推進
商貿服務業復工復產營業
彭和良介紹,在有力有序推進商貿服務業復工復產營業方面,重慶市商務委做了六方面工作:
① 強化統籌推進。會同金融監管、住建、財政、人力社保等市級部門,建立調度、督查、通報等工作機制,合力推進銀行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十大重點服務行業復工復產營業。
② 強化分類指導。及時印發《重慶市商務領域分區分級分類復工復產實施方案》《重慶市服務業分區分級分類復工復產復市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制定零售、餐飲、酒店、商業綜合體、商場、超市、家政等15個行業和業態的疫情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和正面負面清單,有序指導商務行業復工復產,有效對沖疫情影響。
③ 強化督導落實。堅持行業督查、業務督查與專項督查相結合,重點跟進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重點外貿企業和規上限上外資企業,及時建立臺賬,開展聯動督查,督導服務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④ 強化幫扶解困。制定支持商貿服務企業復工復產28條措施,采取“共享員工”、筆電加工企業用工專項協調等方式,重點解決企業復工招工難等問題。召開主城區商務主管部門專題會議,研究復業復消、助企紓困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⑤ 強化政策扶持。推動市政府支持企業渡難關、復工復產和生產經營20條、40條政策落實。針對企業生產經營、投融資、市場開拓、用工、要素成本等影響因素,制定穩外貿、穩外資和促消費等支持政策,聯動海關、口岸、外管、稅務等部門,在貿易管理、通關通檢、物流運輸、外匯結算、出口退稅、法律服務等環節進一步簡化流程,全面推行“零接觸、不見面”服務,著力提升線上線下服務效能。
⑥ 強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區縣屬地責任和部門屬事責任,分區分級分類制定商務領域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截至目前,全市商務領域未出現因復工營業引發聚集性疫情情況。
建立“1+3+6+6”工作體系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商務經濟發展
“當前,重慶已進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新階段。”彭和良說,商務服務業發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市商務委積極行動,建立了“1+3+6+6”工作體系,由一個領導小組綜合辦公室牽頭,組建服務業、外貿、外資3支突擊隊和6個專項防控組分工協作,6個督導組分片督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商務經濟發展,堅持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兩手抓,加快推動商貿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營業,多措并舉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具體來講包含七個方面:
① 加快恢復消費信心和市場活力。通過提振市民消費信心,讓市民“走出來”,讓消費“恢復起來”,持續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線下實體商業發展,發揮商貿服務業吸納就業主渠道作用。
② 嚴格落實穩外貿穩外資優惠政策。克服疫情影響,實現產業鏈、供應鏈、銷售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持續跟蹤在渝外商投資企業和700余家重點外商投資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結合疫情影響分析政策措施,加強穩外資短期、中期、長期政策和項目儲備。
圍繞商務部穩外資穩外貿20條和重慶支持企業40條,聯合相關部門研究出臺商務領域穩外資穩外貿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③ 有序推動餐飲企業復工營業。全市范圍內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營業,僅暫停婚喪等大型聚集性用餐;中風險地區在適度控制營業規模和客流量的基礎上,全面開放餐飲堂食,倡導實行“分餐制”等健康飲食習慣;支持小面館、快餐店等非聚集性的小餐飲門店盡快復工營業,推進餐飲企業全面復工營業。
④ 恢復社區“一刻鐘便民消費圈”活力。社區超市、社區商鋪處于城市市民生活需求提供的最前端,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物資保障、“菜籃子”等農副產品的可持續供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市商務委將統籌指導綜合小超市、菜(肉)店、便利店、小吃店、理發店、洗衣店、家政服務店、維修店、便民服務點等社區消費業態盡快復工營業,提高社區服務水平,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⑤ 加快推進專業市場復工復產。在扎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小商品以及鋼材、建材、藥材、機電、汽摩等專業市場復工復產,實現商品流通從供應鏈到銷售鏈上下游各環節、各企業協同復工復產,打通流通的“堵點”。
⑥ 支持企業轉型發展。疫情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催生出許多新需求新消費新機遇。市商務委將主動適應市民“網購”消費習慣,支持企業開展線上業態、線上服務,開辦“線上市場”,建設“線上超市”,加快推進實體商業線上線下融合轉型創新發展。
⑦ 加強企業復工營業指導服務。加強商務服務業復工復產營業工作的督促指導,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商務部門、街道、社區主動上門服務,推行商貿服務業復工營業承諾制,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做好疫情防護工作,加大力度盡快恢復商務經濟活力,恢復市場活力。
做好4方面工作擴大消費、提振信心
彭和良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對商貿服務業的影響是最大的。當前,提振信心、擴大消費是市商務委各級各部門最大的政治責任和最重要的工作任務。
市商務委將做好下面幾個方面工作來擴大消費、提振信心:
① 要全力推動商貿服務業復工復產。只有讓企業、個體工商戶都開展經營,讓消費活躍起來,才是最大的信心、最大的擴消措施。
按照相關要求,全市商務主管部門堅持每日調度,確保在3月底前,而且盡可能提前實現全市商貿服務業復工復產。推動商貿服務業企業、個體工商戶盡快復工營業。
② 要用好支持企業渡難關20條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生產經營40條兩個政策文件。為此,市商務委專門匯編了商務系統從國家層面到市級層面的政策匯編手冊,發放到行業協會、區縣商務主管部門,組織專門的隊伍進行政策宣講,讓這些政策真正能夠惠及到廣大商貿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通過政策的支持和扶持,讓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盡快恢復經營、持續經營、擴大經營,從而加快發展。
③ 要化危為機,支持企業創新轉型發展。疫情帶來的線上業態的發展、線上商業模式的發展、線上消費的發展,為商貿服務領域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下一步市商務委將加大線上業態、線上消費、線上服務等方面的引導支持力度,促進商貿服務行業以疫情為契機和轉機,化危為機,實現轉型發展。
④ 盡快研究出臺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支持舉辦各類線上線下聯動的消費促進和宣傳推介活動,打造消費活動品牌,通過一些消費活動的舉辦來激發本地消費,恢復消費者信心,吸引外來消費和周邊消費。通過一系列措施穩定諸如汽車、百貨等大宗商品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