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1)日,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四十六場),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涂興永就我市工業企業的生產恢復情況作了介紹。
![]() |
涂興永介紹相關情況
全市規模工業企業
開工率99.8%
截至3月10日,全市累計實現生產的規模工業企業(含持續生產)6500家,開工率99.8%;員工返崗合計133萬人,返崗率93.8%。
涂興永介紹,從重點行業看,八大支柱產業的開工率均在98%以上,汽車和電子兩大行業基本實現全面復工開工。從重點企業看,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的668戶工業企業已全部開工,合計返崗人數59萬、返崗率達94.6%。特別是,從用電恢復情況看,相比上年3月日均值,3月10日的用電恢復率已達95.89%,較全市企業復工之初的2月10日提高了53.6個百分點;從工業用氣量恢復情況看,3月10日用氣量1823萬立方米,比去年3月日均用量增加4.2%。“這些數據表明,我市規模工業企業產能利用情況目前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實施“一廠一員”制度
協調解決重點區縣和企業
防疫物資短缺等具體問題
“回顧我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我們針對工業企業存在的難點問題,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在較短時間內,取得了預期效果。”涂興永說。
涂興永介紹,全面實施“一廠一員”制度方面,市經濟信息委一是構建市區(縣)協同推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機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分區分級復工復產工作部署,迅速成立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組,制定出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工業企業復產復工等系列文件和工作方案,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科學制定措施,與各區縣、園區形成上下合力、協同聯動、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統籌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二是鎖定清單實行“一廠一員”機制。明確100家龍頭骨干企業及其600家配套企業、277家“雙百企業”獨立法人、668家5億元以上重點企業“三張清單”,會同各區縣向工業企業派駐聯絡員,按照“底數清、情況明、問題準、措施實、服務好”的原則,“一廠一員、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組織企業做好復工復產工作,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實施“閉環”管理,協調部門和有關區縣幫助企業解決交通組織、員工食宿、物流服務等方面各種困難和問題。
三是開展指導幫扶。在市級層面,建立復工復產日監測、日調度、日通報工作機制,動態監測和掌握分區縣、分行業、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變化和問題,協調解決重點區縣和企業防疫物資短缺等具體問題113項。在市區聯動層面,組建8個片區工作組,深入區縣和企業一線,指導、督促、協調重點片區和企業壓實責任,與駐廠聯絡員一道,統籌推進企業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盡快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工作組已實現檢查指導“全覆蓋”,41個區縣和開發區中,39個已實現工業企業的全面復工復產。
累計幫助104家重點企業
協調1917家配套企業
在“抓龍頭帶配套”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方面,涂興永介紹,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能否協同復工復產是抓好全市復工復產工作的重要環節。相關部門建立工作機制。從產業鏈、供應鏈、銷售鏈著手,建立產業鏈協同復工協調議事規則,注重跨省區市聯動、市內部門和區縣協同、行業協會等機構同步,全力打通上下游配套企業復工復產。截至3月10日,僅市級層面累計幫助104家重點企業協調1917家配套企業復工復產。
涂興永介紹,相關部門還緊盯龍頭骨干企業及核心配套企業“牛鼻子”,復工初期甄選鎖定了100家龍頭骨干與600家核心配套企業清單,堅持以龍頭企業復工復產為牽引,以配套企業復工復產為關鍵,有力發揮了大型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支撐作用。這100家重點企業2月下旬已全部復產,員工返崗率95.5%;600家配套企業開工率為99.5%、返崗率90.6%。
在抓牢兩大產業方面,涂興永表示,市經濟信息委組建汽車、電子產業兩個專項工作組,建立70余家整車和整機企業,959家汽車配套、257家電子配套企業清單,派遣骨干力量協調調度、提高開工率,通過駐廠協調、發函對接等方式,著力解決因人口流動和不同地區防疫政策差異等造成的同步復工難問題,加速推動上下游協同復產。截至目前,兩大行業用電恢復率(當日用電量/上年3月日均用電量)均超100%、產能利用達到較高水平。
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員工
返崗率達93.8%
“企業要復工復產,首要的是要解決用工、資金、能源、物流等一系列問題。”涂興永介紹,針對此問題,市經濟信息委以多種方式為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提供要素保障。
①強化用工保障。建立用工需求日收集、日報告制度,實行區縣、園區、企業三級聯動機制,在此基礎上,與就業部門聯動為“6+2”重點企業招工4.4萬人,解決包車127車次,實現從“家門”到“車門”再到“廠門”的無縫銜接,有力保障了全市重點企業用工需求。截至3月10日,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員工返崗率達93.8%。
②強化資金支持。搭建銀企對接綠色通道,截至3月8日,累計發布疫情防控重點企業名單45家,32家企業獲銀行貸款24.3億元;推動落實專項再貸款政策,96家企業納入央行優惠利率專項貸款國家重點名單、196家納入地方重點企業名單,其中72家已獲銀行貸款36.55億元;市級應急轉貸平臺已辦理轉貸113筆7.06億元、為企業節約成本2117萬元;建立2000萬元市級防疫物資保供資金池,發放借款900萬元。
③加強能源要素保障。組建能源要素保障工作小組,加強與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中電投、陜煤集團等生產供應單位的“一對一”溝通協調機制,疫情防控期間落實天然氣資源近20億立方米、電煤240萬噸,電力日最大可供能力1320萬千瓦。同時,統籌LNG、CNG、應急發電車、小型發電機等應急資源,強化車輛、人員等應急準備,有力保障了全市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能源要素需求。
④強化物流保障。與市政府口岸物流辦等部門合作,幫助企業打通物流渠道,累計收集運力保障、車輛通行等困難和需求755條,解決668條。
多措并舉協同解決
汽車和電子兩大產業
復工復產問題
“汽車和電子兩大產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去年來看,這兩大產業占了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43%左右。”發布會上,涂興永介紹,我市啟動復工復產以來,把這兩大產業復工復產作為重中之重,一方面精心指導各區縣抓好這兩大產業的防疫防控工作,另一方面會同相關區縣對這兩大行業的重點企業派出專人駐場,協同解決企業復工復產的具體問題。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市汽車、電子產業上中下游上千家企業已基本實現全面開工復產。3月10日,兩大行業用電恢復率(當日用電量/上年3月日均用電量)均超100%、產能利用達到較高水平。
“市經濟信息委在推動這兩大產業復工復產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涂興永介紹,一是做好重點電子企業員工返崗。建立了電子行業用工保障專班、企業用工需求臺賬和對接機制,摸清企業用工需求,會同就業部門每日共享用工需求、招工信息,協同開展招工助工。同時成立用工保障工作督導組,分別赴電子企業集中的區縣實地調研送工,當地招募點、勞務志愿組織等情況,督促了各區縣抓好用工保障。截至3月8日,我市共為這些重點電子企業新招用工4.4萬人,已滿足這些重點電子企業前期提出的需要4.3萬人的需求。
二是以整車、整機企業為重點,全面梳理推動配套企業復工復產。針對企業整車企業復工復產的需求,共梳理出市內汽車行業配套企業有接近2000家,其中這些配套企業規模以上的有959家,規模以下的有1040家。針對電子整機企業復工復產的需求,共梳理出電子核心配套企業257家。針對這些配套企業,專門建立臺賬,分批次向相關區縣發送企業清單,會同區縣協調這些配套企業同步復工復產。
三是以產供銷運協調為重點,及時幫助汽車、電子行業在內的企業打通堵點、化解難點。有三點做法:一是加強與市外協調,主動與相關省市經濟信息部門溝通,推動市外零部件配套企業恢復保供。二是加強與市內的協調,聯動交通運輸部門,建立市內交通問題每天協調的機制和員工返崗包車協調解決機制,解決企業人流、物流難的問題。通過多方聯動,及時有效解決了企業物流供應鏈協同等問題,累計幫助工業企業申辦高速公路綠色通行證140張,解決跨省公路運輸、航空、水運等相關問題60多項。三是抓好其他問題的協調。針對汽車、電子等重點企業對防疫防控物資的需求,共計調撥了112萬只口罩,并建立健全人員要素保供機制。“疫情發生以來,這些企業都沒有因為能源保供的問題出現停工停產,我們在能源保供方面做到了零缺口、零故障、零事故。”
下一步將重點關注
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復工復產是一個系列工程,涉及大中小企業、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產供銷一體化整體聯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各級各部門各單位共同努力下,我市規模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已基本全面恢復。”涂興永表示,下一步將重點關注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工作,認真落實中央和我市出臺的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財稅、融資、降費等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落實好重慶“支持企業40條”,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恢復生產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