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顏安 實習生 廖雨寒)2月2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扶貧辦獲悉,我市受疫情影響的1456個脫貧攻堅項目,有454個已復工。這些項目以基礎設施和產業為主,隨著分區分級分類防控方案的實施,在做好防控措施的情況下,這些項目得以復工。
記者了解到,已復工的454個項目,大多位于中低風險區縣。例如,黔江區李家溪易地扶貧搬遷點配套建設項目于2月23日復工,該項目總投資1640萬元,將建設年產2000萬棒的食用菌產業園,建成后將解決搬遷點約200名貧困群眾的就近務工問題。同一天,奉節縣永樂鎮白龍村的光伏電站項目也開始復工,該項目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的定點扶貧項目,將投資290萬元建設39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預計項目完工后,年發電量約為40萬度,為村集體帶來每年20余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此外,在開州區郭家鎮普渡村,380畝的沃柑項目已準備就緒,村民們抓緊整治土地和邊溝,下周種苗運來后就將進行栽植……
據悉,為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促進脫貧攻堅項目盡快復工、開工,我市已提前下達全年第一批資金計劃,市級新增扶貧資金將向受疫情影響較重區縣適當傾斜,并優先支持因疫情影響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扶貧項目。目前,各區縣已到位財政涉農整合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37.65億元,其中安排到具體項目的資金有104.6億元。
我市出臺6條措施 扎實推進脫貧攻堅項目建設
2月26日,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文件,將通過調整項目庫、優化項目審批和招標流程等6條措施,扎實做好脫貧攻堅項目開工復工工作。
記者梳理發現,6條措施可分為項目開復工準備、項目庫及審批優化調整、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進度等3個方面。
開復工準備方面,文件要求各區縣應優先安排部署脫貧攻堅項目的開復工工作,協調解決好項目復工開工需要的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資,并采取統一組織、集中采購等方式解決原材料供應、車輛運輸、用工等要素保障,協調解決施工場地、道路交通、用水、用電等具體問題。
在項目庫及審批流程優化調整方面,各區縣應重點謀劃三類項目:一是有助于貧困群眾增收的短平快項目,二是吸納勞動力多、帶動能力強的就業支持項目,三是直接影響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同時,疫情期間,必須報區縣主管部門審批的項目,原則上審批時間壓縮一半。對于財政支持的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農村山水林田路建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微小型項目,貧困村具備相關項目建設、運營能力的,可按照村民民主議事方式直接委托村級組織自建自營。
最后,文件還要求各區縣加快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進度——對受疫情影響的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項目,經行業主管部門確認后,項目啟動便可直接撥付50%的啟動資金,進度過半的可撥付80%的進度資金。為推進項目建設,我市還將實行扶貧項目半月調度機制,定期統計扶貧項目安排個數、投資總額、已開工項目個數及投資額、資金支出數等情況并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