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月8日上午11時
人物:渝北禮嘉街道白馬社區排查工作人員 李武
2月8日是元宵佳節,李武給一線救治患者的妻子打視頻電話,而妻子忙得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元宵節。
![]() |
疫情發生后,夫妻倆一個忙著社區排查工作,一個在醫院救治患者。
遺忘的元宵節
“照顧好自己,今天元宵節,記得吃湯圓?!?/p>
“我連今天星期幾,幾號都不知道,哪里記得是元宵節?!?/p>
“你看你忙得,都忘了時間了。”
2月8日上午11點,渝北區禮嘉街道白馬社區白馬新村,李武巡查完他負責的片區住戶,終于得閑休息一下,他坐在樓下的長椅上,和妻子趙余撥通了視頻電話。
![]() |
“我剛下夜班回到宿舍?!睆睦钗淇谥械弥裉焓窃?,趙余顯得有些懵。剛下班的她,一頭短發有些凌亂,額前的頭發已經長得遮住了眼睛。
她一邊撥頭發,一邊告訴李武,頭發長了,上班戴帽子不方便,自己打算找把剪刀來剪。
![]() |
36歲的李武是禮嘉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最近被抽調到社區做排查工作,妻子趙余是合川人民醫院感染科的醫生,疫情發生后,兩人都上了一線,他每天上門排查,妻子在救治患者,丈母娘在家幫忙帶兩個孩子。
![]() |
同上一線
“媳婦兒,我們22天沒見了,錯過了大年三十的團年飯,現在又要錯過元宵節了?!崩钗湔f。
“是啊,誰不希望一家團圓,有什么辦法呢,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吧。”趙余回答道。
“沒事,聚少離多的日子,我們早習慣了。你照顧好自己就行。”李武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兩人2005年認識,2012年結婚,自己軍校畢業后就去了外地,妻子在合川,兩人長年聚少離多,一年見不到幾次面,火車票都有一抽屜了。
2017年他從部隊轉業,夫妻倆才算真正生活在一起,趙余在合川上班,但每周能見上一兩次。
今年春節,趙余大年三十上完門診就可以休息,李武本打算當天去合川接妻子回來吃團年飯。因為防控疫情的需要,妻子最終留在了醫院堅守。
“等你回來我搓湯圓給你吃”
“媳婦兒,照顧好自己,我們等你早日回來?!?/p>
“我沒事,這段時間,辛苦你和媽了?!?/p>
![]() |
掛完電話,李武長長舒了一口氣。其實,哪有什么“習慣了”。
還有很多話,他都忍住沒說。他沒有告訴妻子自己的擔心,每天查看合川的疫情情況,了解確診患者人數的變化,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
他沒有告訴妻子孩子的想念,這些天,只要聽到敲門聲,2歲的女兒都會大聲問:“是不是媽媽回來了?!?/p>
起身前,李武再次拿出手機,給妻子發了一條信息。
“媳婦,元宵節快樂,我和孩子都很想你,等你回來,我來搓湯圓,燒你最喜歡的紅燒魚,我們一家好好吃頓團圓飯。”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黎靜 實習生 柳硯秋 攝影 畢克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