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酉陽車田鄉清明村建卡貧困戶張吉元喜遷新居,鄉紀委工作人員和張吉元一起掛燈籠、貼對聯,喜迎新年。 通訊員 楊春來 攝
![]() |
2019年12月27日,雪后的酉陽黑水鎮馬鹿村幼兒園,90后老師孫柳婭正帶著孩子們玩耍。2019年9月,該縣在全縣7個鄉鎮12個行政村開始“一村一園”試點,讓山村孩子們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幼兒園教育。通訊員 冉川 攝
![]() |
黔江區李家溪安置點。(本報資料圖片)特約攝影 楊敏
![]() |
永川仙龍鎮張家村,黨員服務隊醫生為貧困患者測血壓。(本報資料圖片) 通訊員 陳仕川 攝
核心提示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兩不愁三保障”既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又關系著民生和人心向背。
市委、市政府把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性戰役、底線性任務、標志性指標,高位推動。截至目前,5155個“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已全部銷號,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要不是有扶貧的好政策,(我)多年前就死了。”近日,云陽縣龍洞鎮大麥沱社區的李長見告訴記者。幾年前,李長見父子倆被同時診斷出患有肝癌。更讓李長見難以接受的是,年輕力壯的兒子醫治無效撒手人寰,留下一大筆債務和兩個年幼的孩子。
面對肝癌化療的高昂費用,李長見一家陷入了絕境。村支兩委第一時間將李長見一家納入建卡貧困戶,他不僅享受住院兜底救助和居家康復政策,還得到2名簽約醫生的幫扶。這個家在最危急的時刻,得到了扶貧政策的托底保障。
這是我市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的一個縮影。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市查找出影響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5155個,制訂實施方案,定向發力。
其中,解決“兩不愁”的重點鎖定為發展長效扶貧產業,完善產業發展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加強就業轉移,開展消費扶貧,穩定增加收入,確保每一個貧困人口吃穿不愁。
在基本醫療有保障方面,我市設立4億元區縣健康扶貧醫療基金,形成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扶貧濟困醫療基金、健康扶貧醫療基金、疾病應急救助、商業補充保險相銜接的“七道保障線”。實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分類救治,創建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平臺,醫療救助惠及貧困人口近20萬人。
在義務教育有保障方面,堅持向貧困學生“輸血”,支持貧困區縣增強“造血”功能,切實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與此同時,全面落實“兩免一補”等教育資助政策,讓每一名適齡兒童都能上學。此外,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的改善與能力提升,實現“幼有所育”。
在住房安全有保障方面,我市將重點鎖定為全覆蓋開展農房安全鑒定,動態消除貧困戶等“四類重點對象”C、D級危房。
在“飲水安全有保障”方面,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解決部分群眾季節性缺水,建立管護運營機制,讓所有農村貧困群眾都喝上“放心水”。
通過逐項逐戶對賬銷號,全市5155個“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已全部銷號,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黔江區李家溪安置點,農貿市場、幼兒園、衛生院、健身設施等一應俱全
家家戶戶搬家具貼春聯迎新年
新年,黔江區城南街道李家溪安置點處處張燈結彩,剛從各個地方搬遷而來的新住戶們,忙著搬家具貼春聯,歡快的笑聲不時響起。
39歲的貧困戶游福瓊,望著窗明幾凈的新房,樂得合不攏嘴。
眼下的幸福,讓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住了半輩子的游福瓊有些不敢相信。
高山上的苦日子
就在幾個月前,游福瓊一家還住在一個叫虎座山的山坡上。不通公路,上山下山只能靠走,下一次山得一兩個小時。
虎座山位于黔江區金溪鎮。前不久,記者搭便車前往采訪時,向村干部落實位置就花了近半個小時,最終車在一處灰塵飛揚的路邊停了下來,穿過一座河溝上的簡易便橋,再沿著“之”字形的山路往山上攀爬約20分鐘,才走到了游福瓊的老房子。
老房子瓦片殘破、土墻裂縫。
在游福瓊的記憶里,“離開大山”的話題打小就被村里人掛在嘴邊,但直到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大家還生活在山上。
山里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的生活。游福瓊的丈夫下山打工,去過城里、甚至遠走他鄉,但不管走多遠,山里的家都拴著他。而眼睛有疾病、視力只有不到0.2的游福瓊只能在家守著孩子。
“山上霧滿坡,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頭,又缺吃來又缺喝。”大多數時候,游福瓊要出去砍柴。“沒得法,不砍就沒有生火的。煤?你覺得運得上山嗎?”她指著陡峭的山路反問記者。
每逢打雷下雨,別人是往家里跑,可游福瓊是拉著孩子往屋外跑。為啥——擔心山洪暴發、地質滑坡。
有一次,游福瓊的女兒突然高燒不止,游福瓊慌了神,拼命高喊:“來人吶,救命!”
幾分鐘后,鄰居趕到,抬起孩子就往山下的鎮衛生院趕。
視力不好的游福瓊跟在后面,一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個跟斗,總算將孩子送到了衛生院。“要是晚到一點,孩子就危險了。”醫生說。
“從那一天起,我就無時無刻不想搬出這座大山!”她告訴記者。
扶貧政策讓她圓夢
游福瓊的丈夫拼了命打工,也攢不夠買房的錢。更別提還有一些現實問題擺在眼前:鄉場上哪有地供他們建房?又哪來的田土讓他們耕作?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游福瓊的夢想成了真。
2018年,李家溪安置點項目啟動建設,符合政策的游福瓊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去年下半年,隨著安置點的完工,原本住在黔江各座高山上的410戶、1526名村民陸續搬進了新居。游福瓊的新房是樓房,功能分區合理,廚房灶臺貼著潔白的瓷磚,衛生間也用上了水沖式便槽,政府甚至還配套了熱水器、燃氣灶、寬帶、沙發、床、柜子等。
安置點內,農貿市場、幼兒園、衛生院、健身設施等一應俱全。
“過去娃兒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山路,特別是冬天,早上要人點著火把送,晚上要人點著火把接,惱火得很。現在,學校就在家旁邊,5分鐘就走到了。”她開心地向記者介紹。
在安置點旁邊,黔江區配套新建年產量2000萬袋食用菌的工廠,讓搬遷至此的群眾可就近就業。游福瓊也打算等農歷新年過了之后,到廠里去找個事做,“黨的政策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干。”
李家溪安置點是全市唯一位于城郊工業園區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規模為全市最大,共建設有28棟房屋,安置410戶、1526人。黔江區扶貧辦主任郭興春介紹,安置點嚴格按照易地扶貧搬遷標準,設計了2至5人的戶型:2人戶50平方米,3人戶75平方米,4人戶100平方米,5人戶125平方米。
家有5口人的游福瓊,房屋面積125平方米,卻只花了1萬元。原來,黔江區整合了易地扶貧搬遷、搬遷戶農村房屋收儲和宅基地復墾等政策,貧困戶每人自付費用不超過2000元。
游福瓊在自身沒有大額負債的情況下,終于實現了“搬出大山天地寬”。
更多貧困群眾搬新房
在脫貧攻堅進入到決戰決勝的全面收官階段,像游福瓊這樣享受到搬進了新房的貧困戶越來越多。
過去,黔江區馮家街道馬林村貧困戶楊書成住在海拔上千米的高山上,吃水靠挑、生活靠天,是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讓馬林村實現了集體搬遷。
而在萬盛經開區,在鄰居口中總是苦著一張臉的劉興云,最近因為享受到危舊房改造搬進新房,舒展開了眉頭,“現在政策好,終于有個像樣的房子了!”
山城重慶,山連著山、山靠著山,不少高寒偏遠地區“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為此,我市有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精準識別搬遷對象,精準集聚搬遷政策、資金,充分尊重搬遷群眾意愿,努力做到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應搬盡搬。同時,圍繞做好后續工作,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由“搬得出”轉向“穩得住、能致富”,抓好產業培育、就業幫扶和社區融入,大力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補齊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讓搬遷群眾既住上新房子、又過上好日子。
“十三五”期間,我市計劃搬遷25.2萬人,其中2019年12951人。目前,25.2萬貧困人口房屋主體建設任務基本完成。
大事記》》
1月17日
中央第四巡視組向重慶市委反饋脫貧攻堅專項巡視情況。 4月15日至17日
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重慶視察,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4月
奉節縣、石柱縣退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我市貧困區縣還剩下城口、巫溪、彭水、酉陽4個。
7月16日
全市脫貧攻堅現場工作會議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召開。
9月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第14督查組對我市脫貧攻堅開展督查后認為,“重慶盡銳出戰,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成效顯著”。
10月17日
我市開展第六個國家扶貧日活動。
12月
根據市扶貧辦消息顯示,2019年全市將實現4個未摘帽貧困縣(城口、巫溪、酉陽、彭水)全部摘帽、33個未脫貧村全部脫貧,預計11.4萬貧困人口將脫貧——至此,全市還剩下3.18萬貧困人口,他們將在2020年全部脫貧,同時防止已脫貧戶返貧。
數讀》》
11.4萬人
2019年,預計全市能夠實現4個縣摘帽、33個貧困村出列、11.4萬人脫貧。
1919人
市級選派第一書記由153名增加到443名,目前全市共選派第一書記1919人,駐村工作隊5573個,有在崗駐村干部20342名。
本版稿件由記者顏安、實習生廖雨寒采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