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正當其時,意義深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既是宣傳思想戰線踐行使命任務的內在要求,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方面。我們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道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結合重慶實際,著眼育德于心、成德于行、弘德于治,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為功的韌勁,把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任務落地落實。
一、突出“榜樣可學、人人愿學”,推動“育德于心”。選好用好先進典型。學習宣傳先進典型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方式。近年來,重慶涌現出“時代楷模”馬善祥、楊雪峰,全國道德模范徐前凱、謝彬蓉,“最美奮斗者”冉紹之等先進典型,他們的事跡生動詮釋著道德的力量,深深影響著人們的言行。研究制定先進典型長期規劃和階段性培養計劃,堅持每月評選各行各業“最美人物”,每年評選“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每兩年評選“富民興渝貢獻獎”,綜合運用報告會、新聞報道、文藝作品等方式,廣泛宣傳其優秀品德,讓人們學有榜樣、行有示范。建立道德典型關心關愛基金,給予先進典型物質慰問或困難救助,推動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充分用好紅色資源。紅色資源是道德建設的優質資源。重慶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紅巖精神”跨越時空,溫潤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我們始終注重從紅色資源中汲取道德建設的正能量,常態化組織各行各業干部群眾參觀革命遺址,接受黨史、新中國史教育,引導其學習革命英烈,升華道德境界。深化拓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活動,持續組織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到基層一線巡展,推動川劇《江姐》、話劇《紅巖魂》等紅色劇目赴市內外展演,精心開展“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活動,使人們從紅色經典中獲得情感滋養、道德教化和價值引領。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道德養成的起點。近年來,重慶持續開展“家風潤萬家”主題活動,評選出1.3萬余個“最美家庭”,推動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倡導現代家庭文明觀念,通過微訪談、風采展示、巡展巡演、交流評比等多種方式,組織黨員干部帶頭議家風、社區居民家家立家訓、青少年學生躬行傳家禮、干部群眾一起評家庭。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道德講堂、夢想課堂、社區學校等載體,積極建設具有時代特征、重慶特色的孝親敬老文化,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二、突出“實踐可為、人人能為”,推動“成德于行”。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各類群眾性創建活動是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重慶堅持把文明創建的過程作為造福群眾的過程,以扎實有效的工作推動了全民道德素質提升。制定市級“五大創建”工程指導性措施,使創建活動進一步突出道德要求,充實道德內容,不斷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貫穿到創建全過程。堅持為民利民惠民,注重協同合作,強化群眾參與,精心開展“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重慶”“文明在行動·重慶更潔凈”等工作,引導人們在自覺遵守工作生活、社會交往、公共場所等文明規范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持續推進誠信建設。中華民族有著重信守諾的傳統美德。我們大力加強誠信制度化建設,把講誠實、重信用、守規則要求融入市民行為準則,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制定誠信公約,積極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廣泛開展“誠信建設萬里行”“誠信興商宣傳月”等活動,評選發布“誠信好人”“誠實守信模范”,宣傳推介誠信先進集體,推動形成誠實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社會風尚。組織發布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備忘錄,開展誠信等級評價,建立信用“紅黑名單”制度,切實營造守信者榮、失信者恥、無信者憂的誠信社會環境。大力倡導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是踐行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途徑。我們依托行業系統健全各類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引導廣大志愿者在參與重大活動、投身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中,留下了美麗身影,散發著道德馨香。大力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項目化規范化,加強志愿服務站、志愿服務崗、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深化“山水之城 美麗之地”主題志愿服務,精準實施生態文明傳播、守護青山、守護綠水、城市提升、美麗鄉村等5類志愿服務項目,廣泛開展“文明新生活”垃圾分類、“我們一起奔小康”扶貧志愿服務活動,引導人們把志愿服務作為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充分發揮志愿服務聯合會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激勵褒獎制度,開展先進典型推選,實行服務星級評定,推進志愿者數據進入“信用重慶”信息系統,推動“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在全市蔚然成風。
三、突出“夯基固本、人人共建”,推動“弘德于治”。大力夯實基層基礎。公民道德建設的對象在基層、主體在基層,必須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水平全面提升。我們大力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廣泛開展思想道德學習教育實踐。切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講好講新美德故事,精心打磨一批“爆款”產品。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道德教育功能,以講課、體驗、參觀、巡展等方式學習道德榜樣,汲取精神力量。利用重慶圖書館、三峽博物館、重慶少年宮等公共文化設施,用好宣傳欄、顯示屏、廣告牌等戶外媒介,有針對性地開展道德教育宣傳。加強網絡空間道德建設,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讓正確道德取向成為網絡空間主流。緊緊抓住重點群體。抓住黨員干部、青少年和社會公眾人物三大重點群體,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關鍵所在。發揮黨員干部的表率作用,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大力推進黨員干部政德建設,深化拓展“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德、以案說責”警示教育,以黨員干部的良好道德操守引領全社會的道德風尚。發揮青少年生力軍作用,健全家庭、學校、政府、社會相結合的德育體系,構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相結合的育人平臺,開展“勞動美”“紅色小記者”等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發揮社會公眾人物的“名人效應”,邀請他們帶頭參與到道德實踐、公益活動中來,成為道德模范的實踐者、傳統美德的弘揚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加強突出問題治理。道德建設既要靠教育倡導,也要靠有效治理。我們推出移風易俗“十抵制十提倡”,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尊良俗、去低俗、禁惡俗,有力推動鄉風文明煥發新氣象。要推動把道德要求融入社會治理,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風險評估和糾偏機制,加強道德領域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不斷完善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團體章程、行業規范等行為準則。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問題,運用經濟、法律、技術、行政和社會管理、輿論監督等各種手段,建立懲戒失德行為的常態化機制,形成扶正祛邪、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針對食品藥品安全、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公共秩序等經濟社會領域突出問題,懲治失德敗壞、突破道德底線的行為。
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既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也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復雜的任務。我們將按照黨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釘釘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推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蓬勃開展、深入發展。
(作者為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