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嘉陵江北碚段江景。 謝鵬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1日電(羅永皓)“9點39分發現北碚區歇馬鎮某處有粉塵污染跡象,9點52分,發現粉塵污染源頭并完成處理”……這是重慶北碚區生態環境保護局大氣化網格檢測預警指揮中心的一處大屏上顯示11月30日的實時檢測內容。記者注意到該顯示內容的處理結果附有現場處理圖片。
重慶市北碚區生態環境保護局局長覃林告訴記者,該指揮中心是設立在北碚區的重慶市首個大氣網格化監測預警體系的一部分。該體系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將采集到的海量數據與氣象數據有機結合,準確預測未來1小時至7天的空氣污染形式,高效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解決以往大氣污染防治普遍存在的嚴重滯后性和局限性、靠打“人海戰”“時間戰”、查找污染不全面、處置不及時等問題。
“這套系統設立以后,我們及時配套完善了指揮中心和相關制度,并且設置四級監管網絡,形成網格化體系。600余名網格員,進行定期巡查、處置。全區的大氣監測效率有了質的飛躍。”覃林介紹,該體系突出重慶山地丘陵地帶等特點,建立了專門的數據模型,圍繞重點區域、工業園區、道路交通、傳輸通道等重要領域和部位,采取“非規則式”布點,按需部署標準站、微觀站、子站等監測點位,系統直觀地在地圖上展示點位實時數據,分析趨勢走向,各監測點每10分鐘出一次數據,超標自動報警,監測預警更具針對性。
同時,配合高清視頻監控設備,實現360度自動旋轉掃描,上下180度調節,實時捕捉方圓30余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煙氣、揚塵等大氣污染源。配合無人機寬廣的天眼視角大范圍機動巡查,全面掌握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利于發現平面檢查不易查找的問題,進一步補缺監測監控盲區,使絕大部分煙塵等廢氣排放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預警、第一時間派單就近處置。
在這套系統的加持下,北碚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優良天數逐年增加、污染濃度逐年下降。截至11月30日,北碚區2019年大氣優良天數已達297天,超過2018年全年的大氣優良天數。“這套系統還有學習功能,下一步我們計劃讓它學習更多污染數據,同時與氣象、建委、公交、城市管理等部門共享數據,使我們對大氣污染的監控更全面、更精準。”覃林說。
有了成功運用智能檢測大氣污染的經驗,北碚區迅速將該體系推廣到水污染治理領域。率先在梁灘河支流雙鳳溪布置了10臺小型水質自動檢測站,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實時收集大量準確數據。
“相比過去一個月一次的人工采集,這套全自動化的小型水質自動監測站無需人員值守,每4小時進行一次水樣采集,每天可以采集6次。”雙鳳溪小型水質自動檢測站維護工作人員李明告訴記者,以前人工采集水樣數據,效率低,采集的水樣數據存在時間差,不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排查,而且數據也不夠精準。采用小型水質自動監測站可以獲得更準確的數據,并且實時傳回至相應的大數據智能檢測分析系統,可以更快更精準地找到污染源頭。
據介紹,北碚區水環境質量逐步提升。2018年,嘉陵江北碚段水質總體達到Ⅱ類,黑水灘河、璧北河水質由原來Ⅳ類穩定提升到Ⅲ類,梁灘河水質穩定達到Ⅴ類,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提高50%,建成區黑臭水體100%消除,全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