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不久就被舉報
最終捂熱上訪群眾的心
2015年5月20日,是梅小娟到云陽縣平安鎮任紀委書記的日子。她報到的第一天,擺在面前的便是13件信訪舉報件。其中一件還是舉報該鎮紀委書記不作為,信中一共反映了30多個問題線索。面對一撂舉報件,她顧不上休息,把行李擱在辦公室便認真翻閱起來。
梅小娟將問題線索進行了梳理,并向原任紀委書記了解后發現,信訪舉報件集中來自某村一位70多歲的老人。說起這位老人,平安鎮的干部無人不知,他是該鎮一位上訪十多年的“老戶”,多年來一直在舉報,還幾次進京上訪,鎮上大大小小的干部幾乎都做過他的工作,與之有過不少的接觸。但老人執拗、認死理,這也是造成平安鎮信訪件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難啃的“釘子戶”!怎么辦?梅小娟認為,作為紀檢監察干部,就應該從難處入手,在最快的時間內將老人反映的問題線索調查清楚,還原事實真相,才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打開新的工作局面。憑著一股“犟”勁,梅小娟與平安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多次來到向某家中對其做疏導工作。
“咚咚咚!”梅小娟敲響了向大爺家的門,她也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上門解釋和了解情況了。“向大爺,這兩天身體怎么樣啊?有什么活兒需要幫忙嗎?”梅小娟熱情地跟向大爺打招呼。但向大爺并不領情:“你們不好好調查我反映的問題,三天兩頭來我家干啥?我告訴你們,不把事情處理得讓我滿意,我就要去中紀委再告你們,告你們包庇,失職瀆職!”面對向大爺的霸蠻勁兒,梅小娟沒有退縮,而是耐心安撫他的情緒:“向大爺,您反映的情況,我們一定按照程序來處理,請您放心好了,如果涉及干部違紀的,我們絕不手軟,嚴肅查處,調查結果我們會及時向您當面回復。”為了解開向大爺的心結,梅小娟做了大量工作。她把收集的相關政策規定、調查情況等逐一跟向大爺講解,并根據老人家里的實際情況,幫助向大爺申請了低保。
然而,這位老人對梅小娟的調查結果并不滿意,他還向中紀委舉報她不作為,反映的訴求沒能得到解決。
2016年的春節,梅小娟僅休息兩天,便著手開展中紀委信訪舉報件復核工作中。她白天對復核件重新開展核查,晚上梳理安排第二天的工作,同時還要接受縣紀委針對老人舉報她不作為的情況被調查。鎮上的同志都安慰她,只要鎮里紀委書記一調整,老人的舉報就會更頻繁,他非常頑固,不要指望能化解。“對崗位,我要做到問心無愧;對群眾,我會帶著感情對待。我相信沒有說不清的理!”她堅定地說。
為了做好中紀委交辦件核查工作,半年時間里她一個周末都沒有休息過。2016年的“五一”節是讓梅小娟難以忘卻的日子,那一天,她再次向老人反饋舉報問題的查處情況時,從不在信訪回復卡上簽字的老人終于簽字了!“你這個女娃兒不簡單,能吃苦,說話做事有黨員干部的正氣,你做的事我都看得到。這字,我該簽!”老人說,他對自己反映的問題已經查清并處理的情況很滿意,表示不會再上訪。這對于梅小娟來說,是巨大的鼓舞,因為在被舉報的那段日子她過得并不好,“白天要忙著調查其他案件,晚上還要加班寫材料向組織報告履職情況。過程雖有點苦,但是對于我的磨煉和成長是巨大的。”梅小娟至今回想起那段“晝夜兼程”的歲月,仍感慨萬分。這件事也啟發她,沒有捂不熱的心,只有盡不到的情,只要用敢于斗硬的工作態度認真履職、用真情真意去對待群眾,就沒有融化不了的心。
自那以后,梅小娟更加積極地投身到每起信訪件的處理中。“過去紀檢監察干部害怕得罪人,從來沒有動真碰硬,造成當地政治生態受損。”梅小娟告訴記者,平安鎮當時是全縣信訪件最多的鄉鎮,積壓的信訪舉報件高達18件。面對這種情況,她不能回避也不能退縮。針對反映的問題,她認真制定初核方案,對每一條問題線索,都深入村組摸情況、找原因,認真核查。為找清群眾涉農惠農資金舉報集中的根源,她用三個月時間對全鎮農網改造、農村綜合直補、低保評定、貧困戶深度D級危房建設等進行了全面清理,僅半年便完成18件信訪舉報的查處。針對鎮村干部違紀違規行為,梅小娟敢于堅持原則,對1名鎮干部給予問責處理,對2名村干部進行警示教育談話,對因工作不力造成群眾利益受損的1個村在鎮村干部大會上給予通報批評,對3名村干部給予黨內警告處分、1名村干部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對涉嫌違法的1名村干部立案并移送司法處理。因查處到位,并及時進行政策解釋和疏導,平安鎮的黨員干部作風明顯轉變,群眾對黨委政府工作認可度明顯提高,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