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王彬彬 通訊員 張山)初秋太陽仍似火,考得大地像蒸籠。近日,盤龍街道旺龍村駐村工作隊的人員一爬上山坡,汗水就濕透了衣服,他們專門入戶收集農家青翠李收入情況。
“老財哥,你家今年的青翠李收成如何?”“老財哥”是該村有名的青翠李種植大戶,本名叫陳光財,今年65歲。2015年9月,他應駐村工作隊邀請到云南昭通考察青翠李,并將540株青翠李苗帶回,種在荒蕪的 “巴掌田”“雞窩地”上,深耕細作,育成了綠瑩瑩的“搖錢樹”。
“今年我家的青翠李賣了近6萬塊錢!”說起今年的青翠李售情況,陳光財比劃著手勢,笑得合不攏嘴。
說起現在變化,陳光財還是念叨那句老話:“真心感謝縣人大機關的幫扶!”。
2015年,縣人大機關結對幫扶旺龍村,大力推廣栽植青翠李。陳光財對栽植的青翠李很上心,摸索一兩年,得了實惠,但他想要增加更多的經濟收入。
2018年,該村的青翠李不知為什么生了“病”,陳光財家的青翠李也沒逃脫,他成天愁眉苦臉,束手無策,吃了一年“啞巴虧”。2019年初,縣人大機關選派到旺龍村的第一書記鐘剛、隊員吳炬生經常下村入戶,查找青翠李發病的原因。
55歲的吳炬生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熟人多,特意托人請來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的江學術等農技師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村民科學種植管護青翠李,全村約有300余人次受訓,讓村民掌握了對青翠李病害的辨別、藥物使用等技術。
吳炬生還與江學術保持了聯系,隨時把從村民中收集的翠香李“病情”,逐一通過微信或電話請江學術診斷。
陳光財依靠駐村隊員吳炬生的指導,治愈了青翠李樹苗缺鋅和炭疽病。“多虧了這些專家的指導喲!”談起對青翠李的蟲害治理,陳光財說得頭頭是道。據此,全村青翠李的免疫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修枝、育肥、治病、梳果,看著掛滿枝頭的青翠李,旺龍村的果農喜在眉梢,認為今年的青翠李肯定要增加不少收入。然而,6月的一天,通往旺龍村的小石河橋斷了,時間要等到8月20日才能建好通車,可掛在青翠李樹枝上的李子不等人,旺龍的青翠李哪個來收?價格到底怎樣?眼前的困難,讓旺龍村的果農變得焦急起來。
鐘剛是位“80”后,不僅腿腳勤快,而且腦子靈活,早在得知去年旺龍村因信息不活,導致收購商壓價挑果致部分青翠李爛在枝頭,他便一門心思尋求銷路。
鐘剛把全村所有18歲以上的青年都加進微信群里,他們進行宣傳,讓旺龍村的青翠李登上了“今日頭條”“云陽微發布”等縣內外網絡平臺。他還邀請縣人大機關幫扶干部把旺龍村的青翠李轉發到朋友圈里,于是,旺龍村的青翠李成為網銷爆款,最高售價達68元/件(五斤裝)。
鐘剛還動員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所有成員通過各自渠道,聯系水果收購商,把他們請到旺龍村看品種,看果色,談得十分融洽。來自四川、湖南、福建以及重慶市黔江區、巫溪縣等地的十幾家收購商聞訊趕來了。因收購商的競購,旺龍村的青翠李統銷價格不僅從去年的1元/斤漲到今年的1.5元至2.2元/斤,還提前下達了訂單。今年,旺龍村果農僅青翠李一項收入就增長了近3倍。
目前,旺龍村的青翠李已基本售罄。據統計,旺龍村今年共賣出青翠李60余萬斤,收入108萬元,惠及群眾130余戶,其中像陳光財這樣的“萬元戶”多達19戶。
群眾樂開懷,駐村工作隊又有了新的打算。據介紹,下一步,駐村工作隊將幫助旺龍村對青翠李進行注冊,走品牌經營之路。為保障青翠李質量、增強品牌價值,邀請農技專業人員持續開展實地培訓,做好青翠李的產后管護,并組織駐村工作隊、村支“兩委”成員認領一塊“示范園”,公開自己的姓名、責任區域,讓群眾不斷增加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