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陽的過去,在那雄渾的江水中
長江之水深不過巴陽,淺不過洛磧。自古川江不夜航,這里有讓昔日船工們膽戰心驚的巴陽峽。
“腳蹬石頭喲手扒沙,找兩個錢來喲喂娃兒他媽。”在昔日老船工們的川江號子中,在處處石灘、大小巖石上的道道纖痕中,都訴說著巴陽峽那一個個神奇的故事。
曾經的巴陽峽是萬里長江的咽喉,川江上真正的虎口。它的兩岸沒有高聳入云的山峰,所以它并不像峽。
可每當進入枯水季節,兩邊青石江岸顯露出來,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峽的面目顯現得淋漓盡致。豐水季節,它們又沒入水下,潛伏著更大的危險,過往船只都要小心翼翼沿著航標指引的路線航行,稍有偏差就會擱淺甚至沉沒。
巴陽峽一帶屬古巴國,遠古曾為巴蔓人居住,所以這里文化印跡豐富,有“水府三官”、國內罕見巖石雕刻的牌坊、遠古文字圖騰等歷史印記,這里記載著人類歷史發展的足跡。
時代在變遷,滄海變桑田,高峽成平湖,隨著三峽蓄水,今日的巴陽峽已徹底改變了往日的容貌。然而,過去的故事將永遠被那雄渾的江水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