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何競嘉 實習生 劉浮生)七月,正是平安鎮紅關村青花椒采摘的季節。近日,記者走進紅關村青花椒基地,只見滿山的花椒樹綠色一片,掛在花椒樹上的花椒顆粒飽滿,惹人喜愛。微風拂過,椒香撲鼻,讓人心醉,不少村民正興高采烈地把摘下的花椒裝筐,好一派豐收景象。
“吸金”效應初顯
1000畝荒坡兩年變金山
提起今年青花椒的豐收,山灣花椒專業合作社董事長陳雙明笑在臉上,甜在心里。2017年初,他與另外三個股東決定返鄉創業。但創業不是簡單的事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究竟發展什么產業呢?在一次與朋友聊天中,朋友向陳雙明介紹了花椒產業的市場前景,陳雙明當即對花椒產業產生了興趣。此后,他查閱了相關資料,結合家鄉的經濟發展基礎、自然資源條件、市場需求,最終確定種植花椒。
說干就干,云陽山灣花椒專業合作社成立了。陳雙明在紅關村流轉土地和荒山1000畝,并從江津引進了“九葉青”花椒品種開始種植。“九葉青”是所有花椒品種中最具競爭力的早熟品種,以果實清香、麻味醇正而著稱,市場前景廣闊。通過精心管護,陳雙明的花椒園今年開始投產。他說:“當初選擇回鄉創業發展花椒產業是明智之舉,看到現在的滿滿豐收,值得!”
平安鎮黨委政府也十分重視該基地的發展,村干部多次帶領花椒基地技術人員到江津學習種植技術,并從江津請來專業技術人員指導,形成選種育苗、除雜施肥、剪枝矮化、病蟲防治、烘干加工一套完整的技術體系。“村里投入了100萬扶貧資金發展花椒產業,用于種苗、肥料、農藥、去雜、栽植等。”村支書陶詩炳說。
現在,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花椒園共有8萬余株花椒樹。據陳雙明初略估計,今年可收11萬余斤花椒,按市場最低價5元/斤計算,大約有55萬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