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許多第一從這里開始
相傳,在原龍洞鄉政府一側的小龍山與寨子山,古時縱身一躍,也可從這座山跳到那座山上。溪水從原三號橋處鉆入地下,形成暗河,至長江口再次冒出。傳說洞中有一蛟龍,后來回歸大海去了。龍洞的地名即源于此。
“龍洞”最早出現在明嘉靖年間編撰的云陽縣第一本《縣志》,因此,龍洞的建置沿革,最早可溯及明朝。1949年12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42軍124師從奉節沿長江進入云陽縣龍洞地界,龍洞解放,成為云陽縣第一個解放的鄉鎮。
龍洞在古代巴國時叫“巴鄉村”。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江之左岸有巴鄉村,村人善釀,俗稱巴鄉清。村側有溪,溪中多靈壽木。中有魚,其頭似羊,豐肉少骨,美于余魚。”除了有書為證,也有口口相傳的歷史為證。原龍洞鄉政府所在地,小地名叫“壩上”,所在村因此叫作“壩上村”。學者們認為,“壩上”就是“巴鄉”的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