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網訊(記者 鄭紅均 通訊員 周洪旗)“咯咯咯,咯咯咯……”近日,記者來到渠馬鎮紅河村,遠遠的就聽見公雞的鳴叫聲,尋聲看去,村民賀開友在正在柵欄里喂養肉雞、肉鴨。
賀開友今年64歲,黝黑的臉上掛著笑容,他在2014年患了血管瘤及阻塞性關節炎,妻子也常年多病,因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加上家里學生讀書,成了貧困戶。
走進賀開友院中,院落里收拾得干凈整潔,敞亮的堂屋是用危房改造資金新修的。在脫貧攻堅中,幫扶干部幫著他家出謀劃策買了醫保,減輕了賀開友夫婦看病吃藥的經濟負擔。
賀開友覺得,要實現脫貧致富,不能光指望干部扶貧,自己也要有所作為。在幫扶責任人的幫扶和鼓勵下,他辦理了小額信貸5萬元,養殖了肉雞、肉鴨,從此,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
養肉雞、肉鴨,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個技術活。“開始賀開友表示用小額貸款來養殖雞鴨時,我還有些擔憂,怕他身體吃不消,又怕他學不會技術。”紅河村村支書葉國清說,“賀開友做事情很踏實、也很勤快,他每天早早起床,還愛虛心學習,不懂的問題就向別人請教。”
說起養肉雞、肉鴨,賀開友就打開了話匣:“養殖肉雞和肉鴨的飼料不一樣,雛鴨要掌握早飲水、早開食、先飲水、后開食的原則。雞舍和鴨棚的環境也尤為重要,防疫工作也要做到位,飼料要按照要求配置,每天早上我第一件事就是用機器把玉米、糙米打碎,然后進行攪拌,再把成品裝袋,運到雞舍、鴨棚喂給它們吃。”
除了養殖肉雞、肉鴨,賀開友還種植了柑橘,每年也有一筆收入。“我家的土地原來基本是荒起的,沒什么收入,現在我用雞鴨糞給柑橘樹施肥,每年還能收入幾千塊錢,真是再好不過了。”賀開友說, “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這么多錢,對于我來說很滿足了。”
現在,賀開友的女兒畢業了,還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家庭條件也好轉,功夫不負苦心人,2016年,他家順利脫貧摘帽了。
“賀開友是個花甲開外的人了,大熱天我們都在歇涼,他還在坡上管護柑橘,我們回家的時候他還在坡上勞作,他的夢想就是努力致富奔小康。”鄰居鄧慶菖告訴記者。
在雞鴨棚前,賀開友端起一盤飼料,一把一把地撒給雞鴨,雞鴨埋著頭啄食。看著進食的雞鴨,賀開友臉上滿是幸福。他說:“我要用勤勞的雙手增加經濟收入,過上好日子。去年,我家的種養殖業收入有3萬多塊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