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動30家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致富不忘鄉親。說起陳俊,村民們豎起了大拇指,說他是不忘鄉親的好人。陳俊本來擁有年薪60萬的工作,按理說,是最賺錢的時候,但他卻辭掉了工作,返鄉創業。是什么樣的動力讓他做出這樣的決定?
“我從小長在青杠村,只有回青杠村,才有歸屬感。”陳俊告訴記者,盡管擁有高薪工作,但他卻無時無刻不惦記著家鄉,想回家鄉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
恰逢返鄉創業的浪潮,他便義無反顧地回到了他深愛的故鄉,帶回了他辛勤積攢下來的積蓄。那時的陳俊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
如今,陳俊在寶寨、大同、青杠三個村流轉土地800畝,打造農旅結合現代生態觀光農業基地。目前,基地的工人全部來自于周邊農戶,長期務工的村民有30多個,陳俊付給工人每天120元的工錢,一個月下來,工人人均能掙3000元。“真沒想到,不用出門打工,在家鄉也能掙錢!中午還可以回家吃飯休息一會再來干活!”工人們樂呵呵說。
“家鄉是我港灣 要讓鄉親致富”
2019春節前后,是陳俊最忙碌的時候。這段時間他正在組織工人整理荒坡土地,在山頭山坡間鋪埋水管,準備在春季積栽植櫻花、油桃、李子、松樹等。
陳俊告訴記者,他計劃以現代化農業為發展根基,在穩固發展農業的基礎上開發蔬菜加工產業,同時運用“互聯網+”模式,拓展銷售渠道,最終建設一個集農業種植、生產加工、研發銷售、生態旅游、健康養生、民俗體驗為一體的農業田園綜合體。
記者看到,他的“夢想基地”規劃圖里面還有老年公寓。“我要讓鄉親們能在自己出生的地方有質量地養老!”陳俊說,現在村里的青年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在家。很多老人家里平時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建設老年公寓,既能照顧他們的“戀家”情結,又能讓他們愉快地度過晚年生活。
在家鄉打造“歸園田居”已經成為陳俊的全部。“我是大山的兒子,家鄉永遠是我的港灣,我要讓鄉親共同致富。”陳俊表示。盡管30多年前已經走出了大山,但最終他還是放棄了優越的城市生活,重返“農門”,回到家鄉發展現代農業,將荒山變果園,山村變莊園,用豐收回報鄉親。
?(記者 何競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