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三峽梯城”云陽縣,有一個700多人組成的“云陽讀誦文化義工群”,他們自掏腰包,自辦道具,義演160多場,用原創的作品謳歌新時代,在扶貧攻堅、書香云陽建設中傳播文化正能量。
這個文化義工群的群主叫劉星,是云陽縣廟中小學一名中年教師。在沒有成為群主之前,愛好文學創作的劉星老師通過以文會友的方式,為自己掙得了“草根寫手”“網絡作家”“新浪網讀書沙龍、中國圍棋文化論壇首席版主”等諸多美名,粉絲超過10萬人,撰寫的400多篇文章先后在《重慶晚報》《北京晚報》《圍棋天地》等報刊、網絡發表。
按理說,劉星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受人尊重,衣食無憂,為何還要自討苦吃創辦“云陽讀誦文化義工群”呢?對此,劉星的解釋是:一個人的精彩不叫精彩,一群人的精彩才叫精彩。
為了“一群人的精彩”,劉星將工人、學生、干部、菜農、詩人等邀請進“云陽讀誦文化義工群”,以詩歌的名義在云陽大地放聲歌唱,他們行吟在通衢大道,放歌在磐石城頂,吟誦在岐山草場、天下龍缸、石筍河谷等自然風景區,還將文化扶貧送到最邊遠的外郎大山、耀靈峽谷、寶塔舟側和文峰塔前……
詩韻傳承不全部是光環,在鮮花和掌聲背后,其實更多的是艱辛與心酸。2017年的9月,劉星策劃了去黃石敬老院的讀書訪談活動。到了預定時間,卻經歷了8天連綿陰雨。為了不讓老人們失望,劉星帶領一群義工驅車前往敬老院。在距離敬老院還有1.8公里的時候,20多米山體滑坡的稀泥亂石擋住了大家前行的道路。
經過簡單商議,大家決定棄車徒步前行。雨水中,劉星一行32人背著道具,一溜三滑手腳并用地慢慢向前爬行。當大家剛剛走完20多米的滑坡,長吁一口氣時,被水泡松的山體又開始“發威”,大大小小的山石橫沖直撞、肆無忌憚地沖向這支文弱的隊伍……
說時遲,那時快,劉星大叫一聲:“快跑!”當他全力推開走在最后的一名女生時,稀泥和亂石一下子把他推倒在公路的邊緣,并淹沒了整個身軀。
隊友們不顧危險,迅速返回,徒手在稀泥和亂石中間硬生生地把他拉了出來。此時的劉星從頭發到腳跟,全被稀泥包裹,完全沒有了之前帥氣的模樣。
在大家關切的目光中,他卻淡定地取下眼鏡,用力地甩了甩雨水和稀泥,在公路邊找到一個水塘,簡單清理了身上的稀泥,就又準備趕路。
隊友們都勸他說:“我們改日再來吧!”他手一揮,堅定地說:“繼續前行,敬老院的老人還在等著我們呢!”說完,他大步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當他們趕到敬老院時,看到老人們那熱情期待的眼神和滿足,他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兩個多小時的義演,在歡聲笑語和掌聲中結束。欣喜之余,有人發現劉星癱坐在凳子上,站不起來了。當隊友把他送到醫院檢查時才發現,右腿好幾處受傷,為此他住院治療了兩個多月。
經歷這件事后,隊友們從劉星身上感受到了“文化義工”這四個字的平凡與不平凡。平凡之處在于,作為普通勞動者,文化義工應該突出一個“義”字,堅守對公益事業的執著與追求,不能追名逐利;不平凡之處在于,作為文化的傳播者,文化義工要突出“文化”二字,要以文化人的愛心和義舉傳播先進文化,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化創新、文化傳播的行列。
中國夢,勞動美。這六個字激勵起無數勞動者在平凡崗位建功立業。700多人的“云陽讀誦文化義工群”,詩意行走,縱情歌唱,將云陽人的詩性文化聚合,將云陽人的書香記憶喚醒,將云陽人的浪漫詩情傳播四方。
文化義工劉星,跋涉在傳播詩韻的路上。
(記者 楊梅娜 通訊員 陳紹清 熊維建)
?